夜归鹿门山歌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1),渔梁(2)渡头争渡喧(3)。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1)亦乘舟归鹿门。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鹿门月照开烟树(1),忽到庞公(2)栖隐处。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岩扉(1)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2)自来去。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小提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 作品别称夜归鹿门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11年
创作背景
《夜归鹿门山歌》这首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公元708年(景龙二年)至公元712年(先天元年)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相关诗词
-
歌姬玉兰口号见赠亦用其韵即席答之·其一
燕子楼前未闭关,白头常伴白云閒。若向五湖同一泛,西园亦是鹿门山。
-
点绛唇·夜归车上闻歌作
珠箔飘灯,独归仍是凄凉夜。舞酣歌奼。底处閒台榭。少日狂情,不惜冠钗挂。今都罢。玉篝残麝。心字全灰也。
-
望小鹿门山
庞公栖隐处,闻道鹿门山。高士终难遇,遗风若可攀。地宁当日隐,名是古人间。采药吾将入,携家断往还。
-
襄阳道中望鹿门山
庞公昔避世,全家入翠微。空遣山下路,不知今是非。高风久寂寥,世路谁与归。山头日欲落,搔首重依依。
-
樵歌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
题牛背醉归图·其二
岁久携家住白云,春风行乐任天真。颓然醉貌衣冠古,应是鹿门山下人。
-
越城歌
越王城边春鸟吟,忽思美人歌舞心。一朝歌舞向吴国,水犀军散剑池深。姑苏台下草连天,鸱夷一艇何茫然。
-
客中临归仍送游教谕
建括相望天一涯,快哉此地话襟期。芹边春煖几杯酒,门外月高千首诗。去去先生此休矣,栖栖游子暮何之。送行折了邮亭柳,归卧白云歌紫芝。
-
夜归
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
临江仙·三潭夜归见蘋花偶赋
几缕疏烟生树杪,斜阳初下渔竿。白蘋风急暗香残。沙头人独立,寂寞夜潮还。帝子不来江月悄,萧然鹭冷鸥閒。佳期渺渺洞庭间。销魂秋梦里,一枕水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