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篇
〔唐〕
朝日敛红烟,垂钓向绿川。
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红霞已渐渐消退,我手持钓竿慢步到绿水边开始垂钓。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看那白云倒影在水中,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样;河水被阳光照耀,鱼儿慢游就像悬挂在明亮的镜中清澈可见。
避楫(1)时惊透(2),猜钩(3)每误牵(4)。
阵阵浆声划破水边的宁静,有的鱼儿受惊时时跳出水面,有的对着鱼钩揣测、试探,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香饵的诱惑,被牵了上来。
湍危(1)不理辖(2),潭静欲留船。
江河垂钓,水流湍急的地方,难以施手,而潭深水静的地方流速缓慢,鱼易聚集,正好下钩。
钓玉(1)君(2)徒尚(3),征金(4)我未贤(5)。
学姜子牙钓鱼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那样的伯乐;虽然明君招贤纳士,我也并非郭隗、乐毅那样的人才。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1)。
垂钓是乐趣无穷的事情,钓者专心致志志地看着香铒被鱼儿吞下,鱼儿又禁不住香铒的诱惑,纷纷抢食铒料上钩入筌,真是人欢鱼跃啊!
小提示:沈佺期《钓竿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钓竿篇》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内容写的是“纶钓嬉游”之事,生动描画出一幅垂纶绿川,鱼跃人欢,趣味横生的游钓图,一反作者多为点缀太平的应制诗风。全诗格调流畅而谐趣,内容朴实而清丽,既洋溢生活气息,又饱蕴人生哲理。
- 作品别称鼓吹曲辞·钓竿篇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这首《钓竿篇》大约作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是作者流放岭南之前的作品。沈佺期是古代喜欢垂钓的官吏“钓迷”。正因如此,他写的《钓竿篇》才一反其多为点缀太平的应制诗风,而成为其部分富有生活感受诗作的一个亮点。
相关诗词
-
题钓图
谁寄扁舟号隐沦,平沙浅濑入秋蘋。钓竿却是功名具,渭水桐江古有人。
-
题古城耕钓图为王子让赋
两角黄牛一钓竿,古城幽处足盘桓。乱来税水仍输秸,留取溪山画里看。
-
钓台
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平山误识刘文叔,惹起虚名满世间。
-
莫钓矶
...罢何所之,曳履江之湄。粼潾白石间,得石殊瑰奇。莹然如紫玉,屹立平不攲。振衣坐其上,聊以垂纶丝。吾钩既不曲,吾饵亦不施。持钓非有钓,与鱼均莫为。鱼乐吾已得,吾意鱼岂知。投竿归去来,晨昏以为期。
-
题钓台障子
君家尽是我家山,严子前台枕古湾。却把钓竿终不可,几时入海得鱼还。
-
钓竿
霜刀裁绿筠,桂饵挂轻缗。敛迹天地间,侧身江海滨。悠悠宝帐夜,寂寂烟波春。何时投竿归,再与君子亲。
-
溪上夜钓
少时妄意学金丹,八十溪头把钓竿。露湿茭丛姑恶哭,烟深沙渚鹭鸶寒。登临每叹乾坤大,强健犹应岁月宽。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后人看。
-
子陵钓台作
子陵非钓者,垂竿此烟水。不乐经世务,何必见天子。御榻共龙卧,辞归富春山。仍披故羊裘,理钓白石间。江峰渺然碧,溪流亦潺湲。所志不在鱼,纶竿聊自适。山中有斯人,烟水不岑寂。我来斯人往,古矶空苍苔。荒亭绝行迹,高风安在哉。萧条桐江上,舣棹此登台。
-
风竹·只堪拟作钓竿横
只堪拟作钓竿横,岂有干云拂雾情。寄语风霜休更忘,只今巳自瘦伶仃。
-
钓竿行
临北坂,望南山,山长水远心慱慱。钩有饵兮缗有竿,鱼深潜兮秋水寒,念王孙兮何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