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曲
〔唐〕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1)下纤绠(2)。
用红丝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1)空烘影(2)。
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
凉簪(1)坠发春眠重,玉兔(2)煴香(3)柳如梦(4)。
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锦叠(1)空床委堕红(2),飔飔(3)扫尾(4)双金凤(5)。
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凉风吹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缓缓摇曳。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1)纤草长。
蜜蜂嘤嘤嗡嗡,蝴蝶飞飞停停,悠扬不断,杨柳依依,细草茵茵,柳丝轻柔地拂着赤阑桥的栏杆。
觉后梨花委(1)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一觉醒来,满树梨花落在绿色的园地上,春风和雨吹拂着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小提示:温庭筠《春愁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春愁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闺怨诗。此诗开头两句写破晓时的外景;“远翠”以下六句写美人空床独眠;“蜂喧”两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衬美人孤独寂寞;最后两句以风雨送春之景,写春光虚度、美人迟暮之感。全诗借闺中环境气氛之烘托渲染与自然景物之映衬暗示透露女主人公的外貌、心理与行为,表现其伤春之情。
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乐府诗绝大多数是描写女性的。这首《春愁曲》就是其中之一,是为表现空守闺房的女性的愁思与孤寂而作的。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相关诗词
-
春日寓徐公西园
笋出过阑见,桃香度水闻。树深连海色,洞午散江云。石上抛书卷,花间数鹤群。春愁如碧草,随处乱纷纷。
-
春游曲
江南春草芳,江北柳条长。玉面城中女,金鞍塞上装。长兄游狭子,夫婿孝廉郎。夹毂休相问,持乎慎所防。
-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春晓曲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
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嗔,物情惟有醉中真。
-
兰陵王·丙子送春
...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谁最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
-
虞美人·春愁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