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破不伤魂(2)

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这村子中破破都叫人伤心。

因供寨木(1)无桑柘,为(2)乡兵(3)绝子孙。

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青壮年都战死沙场,老头儿都断绝了子孙。

还似平宁(1)征赋税,未尝(2)州县略安存(3)

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不能少,还像太平无破的年成一样征收。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恤。

至今鸡犬皆星散(1),日落前山(2)倚门。

现在连鸡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只剩下老人在日落时孤零零地倚着柴门叹息。

小提示:杜荀鹤《乱后逢村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乱后逢村叟》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此诗刻划了一位孤苦无靠的老人形象,反映了唐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首联点出经乱老翁之“衰”、居处之“破”及心之忧伤,刻画出老人的孤苦形象。中间两联具体描述了老人的不幸遭遇:桑柘被砍光了,子孙死于兵差,而官府的苛租重税,有增无已。尾联写鸡犬星散、老人独倚空门,进一步写出农村万户萧疏,一片破败凋弊的景象。全诗以通俗朴实的语言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唐代末年藩镇割据、连年混战,加之沉重的赋税徭役使广大人民无以为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创作背景

《乱后逢村叟》此诗作于唐末社会动荡时期。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之后,军阀连年混战。在这个诗人叹息的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受尽各路军阀无耻的搜刮盘剥,还要遭受朝廷官府变本加厉的赋税徭役的压迫。《乱后逢村叟》一诗正是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广大农村生活的反映。

杜荀鹤

杜荀鹤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杜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读于山中,自诩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青年时期,累举考不第。直到大顺二年(891)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第八名)。当时政局动乱,未就官职,还乡闲居。后入南唐,授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不久即病逝。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