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唐〕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我辈的大道怎么会走到尽头,就像寒山还在细雨中巍然耸立一样。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孩子们都对读书有一种惰性,贪玩得把树上的果实都快摘完了。
言论关时务(1),篇章见国风(2)。
我们的言论要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文章要能体现国风的标准。
升平(1)犹可用,应不废(2)为公。
(我辈的学识)在太平丰足之世还是有用的,不应该(因为乱世而)丢掉报国之心。
小提示:杜荀鹤《秋日山中寄李处士》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体现了他希望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理想。作者借此诗讽谕和裨补社会的弊废阙失,希望对世人能有一种教化的作用。
创作背景
诗人身处唐末乱世,社会动乱。唐帝国到了懿宗、僖宗的时候,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藩镇割据,拥兵自大,“专务聚财积粟,峻法树威”(《旧唐书·韩弘传》),相互间的兼并和掠夺愈演愈烈。而王室的生活则越来越奢侈糜烂,上行下效,各级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藩镇牙兵凶残暴戾、强敲豪夺、逾法犯令,任意为非作歹。百姓们在这层层的勒索和压榨下,处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境地。
诗人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对劳动人民和现实生活有广泛的接触,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相通。他忧国忧民,理解百姓的灾难,同情他们的疾苦。诗人面对现实,喷发出对荼毒生灵的统治者的有力控诉和抨击,把揭露屠夫民贼贪婪残暴和恤悯人民的悲惨厄运,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所以所作的诗篇中大多体现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这首诗也是杜荀鹤反映社会现实,希望通过自己的“主箴刺”之文,来讽谕和裨补社会的弊废阙失,挽救世人的风骨。
相关诗词
-
秋日道中寄京口友人
一车千里外,马首又斜阳。秋色还黄菊,风声借白杨。知君当此日,忆我在他乡。拟欲来京口,重登君子堂。
-
秋日山中
不记秋风几日晴,偶来林下见云生。野梧半脱无多影,山雉惊飞忽一声。短锡引船僧渡水,小舆联担客归城。溪头听得渔翁说,近日前村酒价平。
-
秋日山中
客疏吟友少,终日掩柴门。冒雨自分菊,带泥移上盆。泉添浑井脉,砧响动山根。片片西风叶,飞来有病添。
-
秋日山中
青门杨柳渐稀疏,醉倚江楼月上初。南浦秋残多坠露,衡阳雁尽不飞书。千家寂静砧逾切,四壁萧条贫自如。谁念山中松桂满,探玄空负子云居。
-
秋日山中二首·其二
山曲东西坞,原高上下田。牛羊归薄莫,禽鸟乐丰年。避世庞公老,思农季子贤。欲为耕凿计,出处愧茫然。
-
秋日山中二首·其一
抚物情何极,经秋景未穷。禾根生晚绿,树杪变新红。城垒风尘隔,川原雨露同。家家熟醅酒,得似醉乡翁。
-
秋日山中
落木空殿深,夕阳下山径。涧户松风寒,独夜鸣孤磬。
-
和潜老秋日山中·其二
箨龙变化九天去,草木如空冀北群。竹林之游宁复得,邈若山河怀五君。
-
县斋秋日雨后寄李圣和
置闰岁八月,祝融冒秋权。当代不肯归,滞暑歊以延。金行奋刚义,天令惩骄愆。一雨恶气死,百物疲瘵痊。阴阳战既定,灏气苏天渊。揫敛物得性,丰给民有年。小轩占幽寂,危坐凉翛然。身如赦炮烙,蓬山弄飞泉。冷风啸梧竹,清响摇碧鲜。净几少喧蝇,高檐除嘒蝉。烦心爽已蜕,尘观清疑仙。于兹饬前懈,图书猎陈编。晤言隔朋类,披卷盟圣贤。乐此怀高风,北望心悁悁。
-
和潜老秋日山中·其一
夜漏初添数刻长,毛尘何足较牛羊。道人一念三祗劫,春草秋花自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