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长忆别时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1)孤光(2)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3)到明无寐。

我时常回忆,我们分别的时候,坐在景疏楼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着美酒,唱着清歌,可惜友人难留,只有月光跟随着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个月了,月亮圆满了三次,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我一个人喝着酒,冷冷清清,与谁同醉?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着月光,一宿无眠。

今朝有客,来从(1)上,能道使君(2)深意。凭仗(3)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4)清禁(5),夜永露华侵被(6)。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今天有个客人,来自濉水旁,他告诉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泪融入清清的淮水,流进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宫中,在漫漫长夜里,露水沾湿了被子。这时的你,在回廊里看着月亮,也应该暗暗思念我吧。

小提示: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永遇乐·长忆别时》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展开回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片通过对周围景象的描写,更加渲染了词人内心的思念以及回忆。全词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十五日,苏轼在赴任密州太守的路途中,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陈太守在景疏楼为其接风。三个月前,苏轼的好友、原海州太守孙巨源离任时,亦曾在这里与群僚告别。十月十五,巨源已到汴京履新,苏轼便于席上作《永遇乐·长忆别时》此词寄之,以表思念之情。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