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
〔元〕
徒把金戈挽落晖(1),南冠(2)无奈北风(3)吹。
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1)本为韩仇出,诸葛(2)宁(3)知汉祚移(4)。
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云暗(1)鼎湖(2)龙去远(3),月明华表鹤归迟(4)。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化成白鹤归来,停留在故乡的华表。
不须更上新亭(1)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局势已大不如过江诸人流泪时的晋朝。
小提示:虞集《挽文山丞相》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挽文山丞相》是元代诗人虞集为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 作品出处道园学古录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支]韵
- 创作年代1297—1307年
创作背景
《挽文山丞相》约作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年间,诗人为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元初统治者施汉法,重儒学,不拘文网,故当时汉族文人中多有悼岳飞及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诗作,这首诗为其中一篇。
相关诗词
-
京口访郭义山出示陆丞相遗墨
宝祐丙辰榜,季世尚词章。功业已衰谢,气概犹堂堂。壮士死海岛,尤胜死雒阳。遗翰落人间,姓字透纸香。甲子行一周,复见文运昌。遗黎存一二,往事空茫茫。寒灯客窗梦,飞堕碙山洋。留眼看中原,且勿悲故乡。
-
白门重晤刘相国舟中共话
霜深黄叶满秋山,相对江头各解颜。四海无家经乱后,一身尽瘁忆行间。法明始欲求疏网,主晤何难立赐环。去国孤忠悬九庙,金縢启处绛车还。
-
挽熊县丞
三叹丞哉不负余,阶庭兰玉又森如。乡邻称道有是子,祖父传来只此书。勇上璧流逼霄汉,相将金榜到门闾。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
-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其二
鼌董经邦策,皋夔济世贤。频坚挂冠请,未及纵心年。蚤遂赤松伴,晚参黄檗禅。悬车垂一纪,筑室冠三川。潇洒山中相,优游地上仙。尊荣兼寿考,五福在公全。
-
送汪又善之宗文山长
源流活水看鹅湖,诸老曾谈太极图。吃紧辨时非好辨,开端无字岂虚无。绝弦琴尚遗音响,跃冶金须正范模。学计区区无足问,斯文一脉要人扶。
-
张南溟山长相邀紫极宫西雪楼登高姚南桤言北方异书载大鹏事
写韵亭高楼更高,百年登览著吾曹。客和月日成三九,我与鲲鹏共一毫。山吐南云飞炮石,江横西雪涌波涛。黄花到眼应多感,不欠黄花插鬓毛。
-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其三
柏府公峨豸,荆溪我把麾。闻风无半面,折简两相知。偕掾胶投漆,分襟云与泥。楼成扁山浦,洒泪欠题诗。
-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其一
孝庙深知己,今皇正宰官。一言能定国,二圣得重欢。立节山相似,容人海未宽。至今死诸葛,虏使胆犹寒。
-
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
故赠太师丞相文恭陈公挽词三首·其二
扶疾祗严诏,邦基整屡危。紫宸朝奏事,黄阁暮兴悲。德望仪千载,恩荣冠一时。石龟山下路,谁为记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