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秋声
〔宋〕
商飙(1)乍发,渐淅淅(2)初闻,萧萧(3)还住。顿惊倦旅(4)。背青灯吊影(5),起吟愁赋(6)。断续无凭(7),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8)?但(9)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秋天的肃杀之声突然响起,渐渐的能听到声音,淅淅萧萧的风声似乎没有停住的意思。这风声惊到了倦于行旅的人。对着油灯望着影子自我感叹,不由得站起来吟诵愁赋。风声断断续续的,便尝试到荒院里仔细听听。可是风声在哪里呢?但庭院里只有高树,还有落满台阶的树叶。
迢递(1)归梦阻。正老耳难禁(2),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3),砌蛩(4)私语。数点(5)相和,更着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仿佛进入遥远的梦境。正好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有着生病憔悴的样子。本来是山里的庭院。却想到边疆鸿雁的孤鸣,台阶下的蟋蟀的秘密私语。雨打芭蕉之声与雁唳蛩鸣之声相应和。我无处可躲避。这种闲愁,夜越深越痛苦。
小提示:王沂孙《扫花游·秋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扫花游·秋声》是宋末元初词人王沂孙的作品。此词咏秋声,感发羁旅之苦,抒写了词人身世漂流、故乡阻隔的戚怆悲愁,仿佛是一篇凄凉的秋声赋。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的想象: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归家更愁。
创作背景
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诏告天下寻访隐居埋名的人士,征辟任用南士,并责成各级官府严加督视。宋亡后一直隐居会稽的王沂孙在这一年被强征而起,出任庆元路学正。这一首《扫花游·秋声》,便是他出任庆元任上,日夜思念故乡并渴盼早日归家的心迹流露。
相关诗词
-
扫花游·故峰碧罨
...杳。递新愁暗付,翠禽啼小。冷约疏钟,几叠瑶云镜晓。剩寒峭。渐吹淡旧红,春梦醒早。吟望心缥缈。忆数点山屏,鬓绿分照。麝尘易扫。问琼妃旧苑,更谁重到。倦眼天涯,笛外东风换了。待归棹。怕繁枝、也羞衰帽。
-
扫花游·汴堤柳
落花天气,正弱缕飘金,低枝弄翠。春风十里。又年年攀折,相看憔悴。和雨和烟依旧,长条踠地。相思碎。□燕语莺啼,春梦醒未。度番风廿四。恨走马章台,飘零身世。韶光弹指。纵游丝十丈,春情谁系。千劫兴亡,都付汴堤流水。思往事。最消魂,杜鹃声起。
-
扫花游·读南宋杂事诗
残山剩水,听鸟唤东风,鹃传南渡。繁华暗数。惜珠帘锦幕,美人迟暮。剩有华堂蟋蟀,芳园杜宇。伤心处。将无限闲愁,诉与鹦鹉。西湖堤畔路。剩渺渺寒波,萧萧秋雨。暮潮来去。送楼台歌管,夕阳萧鼓。芳事凄迷,梦断苏堤烟树。无情绪。酒醒时,江山非故。
-
扫花游·崇效寺看牡丹
...欢喜。更公子镫前,美人镜里。三百年往事。经小劫沧桑,苦逢庚子。老僧不死。说渔洋竹垞,昔曾过此。富贵浮云,前辈风流如是。枣花寺。为花王、重新遗址。
-
扫花游·春晚,次南金韵
柳花巷陌,悄不见铜驼,采香芳侣。画楼在否。几东风怨笛,凭阑日暮。一片闲情,尚绕斜阳锦树。黯无语。记花外马嘶,曾送人去。风景长暗度。奈好梦微茫,艳怀清苦。后期已误。剪烛花,未卜故人来处。水驿相逢,待说当年恨赋。寄愁与。凤城东、旧时行旅。
-
琴意诗·其六·汉宫秋怨
...凉飔微动锒铛音。卷帘徘徊鱼钥静,几片梧桐落金井。昭阳殿里月正明,长信门前风自冷。玉轸金徽聊寄情,声声弹出是秋声。酸嘶银汉哀鸿唳,幽咽瑶阶怨蛩鸣。雾湿云鬟花影移,哝哝絮语夜何其。马卿作赋音尤楚,班女裁诗韵更悲。掩抑似闻长太息,千回百转柔肠强。罢琴惆怅不...
-
梅花引·秋声
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沈吟。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待重听,已天明,...
-
同儿曹赋芦花
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
-
扫花游·宿迁道中见杏花
荒邮古戍,剩数朵孤花,落英如许。采香人去。问斜阳一抹,幽情谁诉。金粉凄迷,付与二分尘土。无情绪。伤沦落天涯,飘零似汝。阅东风几度。看万点花飞,春光又暮。芳心自苦。玉颜憔悴,瑶华无语。一笑嫣然,肯学夭桃媚妩。相思处。忆江南,小楼听雨。
-
扫花游·眼镜
明分秋水,又薄剪春云,轮悬双照。衰龄渐眊,喜看花雾里,自他有耀。银海光摇,细字灯前能校。旁人笑。笑转磨寒驴,维妙维肖。花详翻更巧。看裙屐少年,金丝耳绕。风云变了。正迷离五色,全无分晓。刺目纷纷,不苦冥然更好。欲除掉眼中人,可怜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