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韬光绝顶
〔清〕
入山已三日,登顿(1)遂真赏(2)。
入山已有三天,登临韬光寺了却了真心游赏的愿望。
霜磴(1)滑难践(2),阳崖(3)曦(4)乍(5)晃(6)。
铺霜的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
穿漏(1)深竹光,冷翠(2)引孤往(3)。
晨光透过竹叶照射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绿吸引我独自前往。
冥搜(1)灭(2)众闻(3),百泉(4)同一响。
走在密林深处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清泉琤琮作响。
蔽谷(1)境尽幽,跻颠(2)瞩(3)始爽(4)。
山谷中林木掩映,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1)莽苍(2)。
山顶上韬光寺的小阁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目光所到之处只一片迷茫混沌。
坐深香出院,青霭(1)落池上。
久坐小阁中似乎还能闻到寺院中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永怀白侍郎(1),愿言(2)脱尘鞅(3)。
怀念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喧嚣与束缚。
小提示:厉鹗《晓登韬光绝顶》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晓登韬光绝顶》是清代厉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品的主旨是登临韬光寺的所见所感。开篇一路写来,以将登临峰顶的过程作为铺垫。中间以“蔽谷”、“跻巅”二句为转折,写身处峰顶的情形。最后写诗人放眼远眺,坐赏美景,顿觉神清意爽。当年白居易喜与佛门中人往还,这时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人处繁杂尘世,难得清净,唯有如此境界才能使人摆脱烦恼。此诗写景颇见搜奇抉险的特点,体现了对孤寂冷落之境的偏好。全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炼,情景交融而蕴涵悠长。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厉鹗是杭州人,又性喜山水,因此家乡的自然风光便成了他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晓登韬光绝顶》就是他登临韬光寺,浏览风光后所写。
相关诗词
-
登金山绝顶
长峙大江东,登临感慨中。塔孤飞鸟疾,潮落夕阳红。烽火千山垒,回樯万里风。残碑寻不得,绝顶起烟濛。
-
登鼓山绝顶怀林公济
天路苍苍色,风泉觿觿声。未惊人境绝,已觉客怀清。转石生江海,分林隔雨晴。故人期不至,双眼落秋城。
-
念奴娇·登金山绝顶次陆放翁招韩无咎游金山原韵
尺筇犹在,笑顽仙何必,身骑黄鹄。倒瞰蛟宫惊欲坠,落日烧红如烛。北去云帆,西飞月镜,怪底人生速。翛然青气,白鸥才是吾属。欲写转眼南朝,荡胸东海,恨山中无竹。更为坡翁诗在上,漫教轻续。三两渔踪,一双僧影,占断江天绿。妙高台顶,破空聊弄青玉。
-
登峨嵋绝顶吟
君不见大峨之山矗西土,乃在轩辕之台列仙之府。我骑飞龙叩天户,九州历历皆可数。初由平陆瞻青冥,丹梯翠磴愁攀登。亦鸟伸而猿引,斯飙举而云升。下视大壑不知其几万仞,惟见长蛇尺蠖挂绝壁之苍藤。攀危历险趣未毕,积雪阴风转萧瑟。初疑云自石...
-
仲冬十一日雪后登泰山绝顶放歌
泰山高高四千丈,拔地矗立青冥上。狂来直欲扪青冥,安得丹梯送吾往。天风卷地浮云开,碧霞幻出金银台。雪花皑皑塞岩谷,长啸乱踏琼瑶来。红门以上忽奇绝,峰峦黝赭镕寒铁。氤氲肤寸瀰山头,瞥眼云中一峰凸。秦松汉柏枝交横,奔湍飞瀑声相迎。耸身入云失云影,烟耶雾耶空中行。摩崖擘窠隐复见,模糊金碧梵王殿。同游三子何处来,咫尺闻声不相见。掣锁直蹑南天门,石磴陡绝惊人魂。曈曈红日破空至,一洗漨浡开乾坤。下视尘寰在何许,千山万山一齐俛。白云如海足下生,一色茫茫到天宇。洪崖天半来拍肩,招呼更上日观巅。一杯明灭沧海水,九点隐约齐州烟。...
-
登圌山绝顶
极目微茫接远天,山光水色两悠然。风尘不到烟萝里,云月时来梵座前。僧影独依幽涧树,钟声疑上夕阳船。相看举世同蕉鹿,三叹孤峰仰昔贤。
-
登大峨绝顶睹圆相佛光成长句二十韵
...紫金聚。应真飞锡众共睹,圆相摄身人自顾。六牙白象恍当空,三足赤乌潜隐雾。琉璃瓶莹秋月白,优昙花净含晓露。瑞境旁连瓦屋起,合成一界如相附。神灯夜从九顶朝,散作千山无尽炷。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骛。欲寻傅说箕尾间,休访君平斗牛度。便排阊阖陟高...
-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分得并字
东往有高塔,名与福城并。九日陪诸贤,登临期绝顶。秋深木叶落,不觉天地迥。凉飘洒林霏,咫尺衣裳冷。玉田好开怀,何止供香茗。幽轩赏佳菊,竟夕忘酩酊。昔人昼游此,衣锦宁尚褧...
-
予登西山绝顶既望武侯祠庙而一吊矣时侍臣有指渭水之阳而告者曰此即太公磻溪也噫昔人不作风物如故虽鹰扬事业殆一浮云耳亦作一诗以
养老风闻自海滨,远依西伯寄閒身。梦残石室孤峰月,占断渔矶两岸春。玉佩钓来文最古,鹰扬老去命维新。江湖多少垂纶者,徒仰馀光愧后尘。
-
登慈恩绝顶有感
为学平生不究源,未妨绝顶上慈恩。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