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采莲女
〔元〕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1)也魂消。
采莲船上采莲女娇媚无比,如新月凌波。记得相逢对花酌酒,那妖娆一笑,价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令人销魂。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1)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2)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人唱着采莲词,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莲花更是相似,体态风流,风情万种。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确实比得上西施那样美。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1),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采莲湖上的采莲人,怅惘地靠在船上感叹。这里离长安路很近,恨情郎自从别后无音信。别留恋那边好处,饮酒行令,不管我忧愁。
小提示:杨果《小桃红·采莲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小桃红·采莲女》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杨果创作的一组散曲。此组曲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后一曲似是女唱。
- 作品出处全元散曲
- 文学体裁散曲
- 文学韵律越调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采莲曲》,本是江南旧曲,南朝时梁武帝作《江南弄》七曲,其中就有一曲《采莲曲》,此曲其实来自民间,在南朝时期十分流行。后来的诗词,以此为题的也很多,比如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采莲曲》在民间歌唱时,除了采莲女自唱以外,还发展为岸上有人以“踏歌”的形式和歌。
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他经人举荐才出来做官。他有十一支《小桃红》曲子,见于《阳春白雪》者八支,没有题名;见于《太平乐府》三支,题作“采莲女”。这组曲子作于元代早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相关诗词
-
采莲女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
题惠崇小景·其三
舒徐春昼永,取次小桃红。独爵把枝稳,矜呼立晚风。
-
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
醉桃源·夹竹桃
小桃红粉竹边匀。想见酒家春。翠烟低压澹霞痕。照眼色偏新。溪畔路,误渔人。花底翻令忆避秦。刘郎一去隔芳尘。梦绕渭川云。
-
小桃红·咏小桃红菊花
种擅秋花俊。色比春花嫩。拂拂丹葩,斑斑红雨,一天孤韵。向徵君篱下问津来,错把桃源认。气暖秋风困。霜点春风晕。带醉低开,和莺吹折,鬓边斜衬。算高人晚节助幽人,销得佳人恨。
-
采菱曲·其三
溪上采莲女,秋波照晚妆。心如莲子苦,情似藕丝长。
-
小桃红·泪
一掬东风倩。洒向灵均传。杜牧重来,紫云未嫁,十分凄恋。写相思、红雨湿天涯,有丝丝如线。转眼芳菲变。却洗梨花面。枕畔灯前,行行点点,啼痕谁见。更何堪、簌簌滴湘裙,看明朝都遍。
-
迈陂塘·春晚坐寓园桃花下写怀
下湘帘、绿濛濛处,凉云渐送春暝。小桃红煞斜阳里,闪得蝶魂无定。风又紧。看碎糁、燕支绣个春愁影。蛮纱香静。恁负手寻花,扶头中酒,又做去年病。兰闺里,也有一株湘锦...
-
小桃红·杏花开后不曾晴
杏花开后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
宴西园·一院小桃红软
一院小桃红软。长昼春明人倦。香透绿窗纱。压阑花。翠锁庭前芳草。梦破帘前啼鸟。醉后怪销魂。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