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防江卒六首·其五
〔宋〕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1)缺堠(2)满淮头(3)。
战场春风吹拂,殷红的鲜血还四处横流,滔滔的淮河岸边满目都是残烽缺堠。
明时(1)颇牧(2)居深禁(3),若见关山(4)也自愁。
太平时光将军居住深宅大院,如果见到关山恐怕也要发愁。
小提示:刘克庄《赠防江卒六首·其五》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防江卒六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这六首诗约作于宋金嘉定和议签订前后。组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以及他们在声声慨叹中衰老的悲剧心理,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将帅的昏庸无能,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诗写得深沉激壮,发人深省。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赠防江卒六首》这组诗共六首,当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嘉定和议前后。南宋与金,以淮水为界,因此江淮之间实为抵御金兵的前线,保卫京城的屏障。从嘉泰四年(1204)宋韩侂胄定议伐金,一直到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议和,这二十年中,双方经常发生战争,互有胜负。韩侂胄在军事条件准备得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举兵北伐以致被金兵反扑过来,直到江边。诗人刘克庄激于爱国热情,对边境情况以及国家在军事方面存在的危机非常担心,《赠防江卒六首》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诗中“居深禁”的“明时颇牧”,可能就是指的这位权臣。
刘克庄写这组诗的目的恐怕正如杜甫《诸将》中所说的“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因此题曰“赠防江卒”,实是赠守边将,希望他们幡然悔悟,加强边防,抗击敌人,做一个周瑜谢安式的将领,打一场赤壁、淝水之战似的胜仗。
相关诗词
-
赠滦江公十首·其七
公归止信宿,予饯苦淹后。耿耿徒忧伤,役役定谁咎。忆昔承明直,相企亦已厚。公念薄绮纨,予质等蒲柳。虽能慎初服,终恐易衰朽。乐游观五陵,气候稍非旧。叹息君子陈,宵兴望南斗。
-
赠滦江公十首·其九
悠悠长安道,车骑纷如云。父老泣相谓,童稚声欲吞。借问道傍士,述答甚慇勤。三秦失慈母,黔首怀使君。饯送顺心意,昊天安肯闻。徘徊玩此语,感嘅异前云。不睹泽门诵,焉契章甫文。
-
客怀六首·其五
远从江左入湖南,姜被初分思岂堪。閒算长公年纪数,白头今已六旬三。
-
题画六首·其五
长松摇日影亭亭,无限江头倚杖情。鸿雁欲来天拍水,白云收尽暮山横。
-
奉和陶庵世父留题有竹别业韵六首·其五
比屋千竿见高竹,当门一曲抱清川。鸥群浩荡飞江表,鼠辈纵横到枕边。弱有添丁堪应户,勤无阿对可知泉。春来有喜将于耜,自作朝云与暮烟。
-
送王比部元美使江南六首·其三
北斗天门高自看,银河错落满阑干。何当折赠秋江去,白露青枫夜夜寒。
-
送王比部元美使江南六首·其五
袖中双剑削芙蓉,到处秋云几万重。南去不须频出视,恐令白日下蛟龙。
-
送王比部元美使江南六首·其六
大江中断是金山,山上瑶华尔独攀。明月天高秋万里,何人不作弄珠还。
-
寄赠方隐君六首·其六
洞箫吹破岭云高,玉女峰前采碧桃。三十六天风露冷,临行解赠赤霜袍。
-
和渊明归田园居送潘清客六首·其五
昨日游东城,今日复南陌。偶逢素心人,把手便欢适。一谈复一笑,不觉日西夕。骑马穿市桥,矫首望林隙。归来掩关卧,尚恨为物役。四论喜僧肇,玄文笺陆绩。会当投绝学,缮性终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