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夜对月
〔唐〕
无家(1)对寒食(2),有泪如金波(3)。
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斫却月中桂(1),清光(2)应波多。
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波加清澈皎洁吧?
仳离(1)放红蕊(2),想像嚬青蛾(3)。
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
牛女(1)漫愁思,秋期(2)犹渡河。
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小提示: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一百五日夜对月》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寒食节,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身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诗人不说寒食,是由于冬至离妻出门,近计算其日,足见离家之久与思妻之久。
据陈贻焮的《杜甫评传》记载,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逃难至风翔东北的鄜州,他把妻子儿女安置在羌村以后,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以期为平定安史之乱出力,不料中途为判军所俘押至长安。在困居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伤国事,思念亲人,写下《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篇。《月夜》的写作时间是天宝十五载(756),当时杜甫不知妻儿的生死,望月而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名作。而作于至德二年寒食节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视为《月夜》的续篇。
相关诗词
-
一百五日同周越陈永锡游吉祥僧舍
痛饮方期数百杯,寻芳何事又空回。花愁酒困春无著,却讶野僧萧寺来。
-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九
一百五日寒食雨,风光别我苦吟身。尚书气与秋天杳,同是天涯沦落人。
-
和洪司令春日客怀二首·其一
寂寂春愁何许来,诗翁得句凌欧梅。一百五日火将换,二十四风花递开。玉垒新诗未题遍,镜山归梦宁须催。人生田舍差足乐,我亦欲寻桤木栽。
-
寒食上巳杂吟八章·其一
一百五日风雨过,二十七种鲑菜悭。三年客里作寒食,得似今年身暂閒。
-
清明日湖上晚步
一百五日苦多雨,二十四花能几风。壮心欲与儿女竞,春事翻成寇盗空。公私蛙合笙歌里,客主山张图画中。作意后游仍独醉,西湖莫忘远来翁。
-
寒食对雨遣闷
一百五日春已深,闭门风雨昼阴阴。乍飞燕子湿无那,欲折桃花娇不禁。归去久淹沧海兴,愁来端拟白头吟。天涯厌见繁华节,更见萧条断客心。
-
节日卧病和元忠·其一
一百五日谁与期,凄风苦雨不愆时。桃花乱飞流水急,鶗鴂忽鸣芳草萋。春尽可堪寒作恶,愁来偏与病相宜。已将梦幻观人世,莫向亲交怨别离。
-
杭州一百五日水心亭留题
湖边三月百花红,湖上游人处处通。莫怪此渠来便去,都缘心地似虚空。
-
东风第一枝·经国谋猷
经国谋猷,补天气力,岳祗来佐兴运。王当华阙春融,共仰相门地峻。清台占象,见璧月、珠星明润。对一百五日风光,二十四番花信。勋共德、继增篆鼎。今共古、问谁比并。广乐初出,层霄寿斝,旋颁紫叶,湘桃浓杏。映彩服、朱颜青鬓。看千岁...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