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松风亭
〔宋〕
余尝(1)寓居(2)惠州(3)嘉祐寺(4),纵步(5)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6)亭止息(7)。望亭宇(8)尚在木末(9),意谓(10)是如何得到?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
由是(1)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2)兵阵(3)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4),退则死法(5),当恁么时(6)也不妨熟歇(7)。
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小提示:苏轼《记游松风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记游松风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居广东惠州时所作的一篇小品文,记叙了作者游松风亭路途中的小事及感想。作者在谪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乐,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全文文字简炼,意味深永,顿挫有致。
- 作品出处东坡志林
- 文学体裁小品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悖为相,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州)。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览松风亭时作《记游松风亭》此文。
相关诗词
-
松风亭
亭前山影漾江流,亭外云霞碍举头。俯石下听松上籁,隔乡遥认水边舟。四檐寒送沙汀雨,一径烟笼寺竹秋。此曲此声应未变,抱琴期与故人游。
-
松风亭·其一
小亭起得傍东城,摵摵松吹夜半笙。风景于今传北宋,寒涛竟日咽唐庚。落花黄满无人扫,瘦叶青垂有鹤行。忽化虬龙斗雌霓,爪牙碧血看交横。
-
与吴昌国同游灵水院二首·其二
来往风流记两翁,天涯今作九秋蓬。坐惊秀色悬眉宇,便觉仙峰入手中。傲世真成漆园吏,输君不负北窗风。书生浪发新亭叹,自笑尊前气吐虹。
-
风月吟
去日如驰衰有验,万事惟当就收敛。可怜未与酒相忘,风月婆娑犹不厌。有时清夜行中庭,幅巾藜杖影竛竮。松风十里吹残梦,萝月三更照半醒。河倾鸡唱吟未已,爽透发根清入齿。晨光底事不贷人,辘轳汲水啼鸦起。
-
游诸葛武侯书台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馀。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
闻松风有感
重位每忧身后骂,虚名不救眼前饥。直须采药名山去,日夜松风无歇时。
-
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
烟雨千峰拥髻鬟,忽看青嶂白云间。卷藏破墨营丘笔,却展将军著色山。
-
感昔·常记东园按舞时
常记东园按舞时,春风一架晚蔷薇。尊前不展鸳鸯锦,只就残红作地衣。
-
松下纵笔四首·其三
种玉餐芝术不传,金丹下手更茫然。陶公妙诀吾曾受,但听松风自得仙。
-
松风
半岭松风破睡时,起看山月倚筇枝。纵横满地髯龙影,尽是当年手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