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三首·其二
〔宋〕
父老争看乌角巾(1),应缘曾现宰官(2)身。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小提示:苏轼《纵笔三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纵笔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反映了苏轼晚年落荒艰苦的生活与乐观豁达的心境,从中亦可看出作者和儋州人民的密切关系,第二首诗以恬淡的笔墨描写处境的寂寞。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广东儋县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相关诗词
-
感怀三首·其二
...林,未可稽陈编。儒生拾古语,谓当罪己愆。显皇十一载,忧虞怵深渊。拔擢尽豪杰,力能扶危颠。惟念大乱平,正当补弊偏。且濡浯溪笔,看取穹碑镌。
-
喜雨三首·其二
辕门春尽犹多事,竹院空閒未得过。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原不胜人和。
-
庚戌秋纪事三首·其二
渔阳鼙鼓动神京,大将重开细柳营。锡命时时三殿下,烽烟夜夜七陵惊。芙蓉剑口星文乱,霹雳车前杀气横。解道《阴符》能破虏,阵云偏自竹宫生。
-
神弦歌三首·其二·道君曲
中庭有树,其实诩诩。道君出入,先以风雨。
-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
日转归人外,天移入画中。冕旒馀泽在,惊跸旧仪空。卜宅三川绕,方丧万里通。初寒石门路,松桧飒悲风。
-
除夕哭祖母三首·其二
抱孙曾许继弓裘,百药恩深岁月悠。嘉树绿阴三亩宅,紫芸香业万书楼。归耕尚想誇重庆,死别那知是远游。却对画阑如梦里,海山何日更添筹。
-
楚江秋晓卷三首·其二
葭菼苍苍白露时,萧条江色带微晖。平沙雁逐寒潮起,野树鸦随乱叶飞。渐见九溪如练净,尚怜三户似星稀。不堪昨夜南游客,愁向西风忆授衣。
-
题画三首·其二
流泉无停迹,静者临其旁。跳珠石触起,霏花衣渗凉。倾听入希声,载漱空膏粱。嗒然与心契,岂复嗟望洋。
-
题脊令图三首·其二
故人死别逾三纪,喜见传家有凤毛。清代閒官得名郡,心存忠孝道能高。
-
次太子太傅余公登镇朔楼韵三首·其二
鼓角声高起画檐,坐来霜鬓几茎添。三边戍久衣重换,二月寒多草尚纤。胡地牧情嗟易变,汉家兵食恐长淹。知公不似征西帅,醉下南楼月满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