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赞上人
〔唐〕
一昨(2)陪锡杖(3),卜邻(4)南山幽。
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
年侵(1)腰脚衰,未便(2)阴崖秋。
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那天在阴崖下走那么多路真够受的。
重冈北面起,竟日(1)阳光留。
我发现西枝村一带重冈北起,日照很长,真是一个好地方。
茅屋买(1)兼土,斯焉心所求。
我很想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事情虽未办成,可并不死心。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1)黍(2)稠。
又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
亭午(1)颇和暖,石(2)田又足收。
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种作物能够丰收。
当期塞(1)雨干,宿昔(2)齿疾(3)瘳。
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新进重犯的老牙痛病好了以后,
裴回(1)虎穴(2)上,面势(3)龙泓(4)头。
再邀您到西谷去,徘徊于虎穴之上,面对龙潭而恣意观赏。
柴荆(1)具茶茗,径(2)路通林丘。
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林丘之间有小路可通。
与子成二老(1),来往亦风流(2)。
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雅的啊!
小提示:杜甫《寄赞上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寄赞上人》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篇诗体书信,描写了西谷风景的宜居情景,诗人想象自己在那里的“惬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全诗内容丰富,层次清楚。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9年
创作背景
《寄赞上人》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杜甫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杜甫在秦州时曾到天水西枝村访寻过卜居地,在那里重逢老朋友赞上人。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当时节气已临深秋,树藤已沉入暗色,土地露出潮湿,直到西阳抹山草蔓沾上露水夜色即将来临,两人仍没有找到如意的地方,只好权且回去歇息。到了晚上,两位老朋友点燃松明灯,烧火煮茶,通宵攀谈。两人回顾京城往事,感慨万千。这天晚上,两人聊了一夜,不知不觉,已是东方朦胧,仍谈兴不减。最后商定稍作休息后,继续出外寻找理想的卜居地。然而杜甫和赞公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儿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寄赞上人》。
相关诗词
-
寄径山书记悟上人
人间传妙语,尘外更深藏。寝食因吟废,形骸欲坐忘。瘦林秋见鹤,断磬夜闻螀。出定生幽思,窗虚月在廊。
-
寄巴上人
相思不但是黄昏,才到凄凉便忆君。明月当天人寂寂,西风卷地叶纷纷。归心随水流千里,别恨因秋凑十分。灯火何时共良夜,一杯香茗细论文。
-
道中望灵峰寄秦上人
海门烟雾日沈东,曙色濛濛带雨风。古寺半空丹壁里,幽林一望画图中。云堆鹤梦松声细,石近龙泉水眼通。胜览江山观未足,写生留寄梵王宫。
-
寄多异山元达上人
不见支公已六春,别来世事一番新。明明止有山中月,长照灵泉旧主人。
-
用法颖韵寄信上人
怀素高闲世罕追,君今端与若人期。龙蛇落纸惊飞电,心手相忘岂所思。骥子神驹天与俊,朝燕暮越足难羁。超然遽作双溪别,肯学纷纷儿女悲。
-
寄珍上人兼柬聪公
南国违支遁,于今已十秋。绀园成久住,白业自精修。思演林间梵,待归江上舟。遥知聪侍者,清意满高楼。
-
闻世基补漳吏寄赠兼简灵源上人
捧檄天南一笑春,几年身作卧云人。相材自古出胥吏,史传后来无逸民。清镜多情犹白发,青山有路隔红尘。旧游西寺灵源在,为报衰年但隐沦。
-
寄华岩寺默堂上人诗四首·其一
乘闲特访默堂师,何处游方负所期。林鸟潜窥山殿供,野猿偷动石枰棋。碓收残药空流水,犬讶游人吠短篱。欲问三生缘内事,相逢未卜是何时。
-
过寒山寺寄道上人
归舟欲住更匆匆,晚色苍苍迫下舂。两岸杏花寒食雨,数株杨柳酒旗风。江边尚说寒山寺,城外犹听半夜钟。溪水自流人自老,渔歌长伴月明中。
-
寄悦上人
一锡千峰远,闻师住少林。云生坐处石,佛见定时心。清福人间少,红尘山外深。何当重问讯,来借朱堂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