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自寿二首
〔宋〕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1)。桥边曾弄碧莲(2),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3)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4),但寂历(5)、小窗斜雨。
微风轻吹,月色淡薄, 恬静,以往的岁月,谁还会记住我的生日。我曾在桥边抚弄着奇妙的碧莲花,忘记了人世间烦恼之事。泛舟江上,吹起洞箫,任微露沾湿衣裳。隐约见到女子步履轻盈地走来。妻子孤守在冷寞的织布机旁,满怀深意地等我归来。但在一片静寂中,只听见斜雨敲打着小窗的声音。
天香(1)吹下,烟霏成路。飒飒神光暗度。桥边犹记泛槎人(2),看赤岸(3)、苔痕如古。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
天上仙境中飘来的香气,云雾迷濛成为天路。迅疾地飞度于闪烁迷离的仙境之中。我曾在桥边似乎记住了海和天河之间驾驶木筏的人,看那赤岸旁,布满了年代久远的苔痕。明月悬挂于长空,微风倾吹着露水。隐约见寂寞的人在江边独自行走。人间哪能找到超尘绝俗的地方呢?我只有在梦中春雨梨花的美好景色里,才能找到人生的归宿。
小提示:刘辰翁《鹊桥仙·自寿二首》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鹊桥仙·自寿二首》是南宋词人刘辰翁所创作的两首词。这是两首联章体的自寿词,第一首追思往昔岁月,怀念独守寒机的贤妻;第二首借托神话境界,抒写自己的苦闷和追求。这两首寿词,善用典故,写景细腻、语意新奇、含蕃深远,显示了词人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刘辰翁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俗称为“小年”。文天祥《(十二月)二十四日》诗:“春节(指立春)前三日,江乡正小年。”刘辰翁身经宋元易代之巨变,于“小年"之时过生日,自有许多感慨,写下这两首颇具特色的自寿词作。
相关诗词
-
鹊桥仙·题孙松岑阅音修篁图许云林少君
琅玕一径,瑶琴三弄,人在清凉极处。萧萧疑雨又疑风,倚怪石、苍苔珠树。云中仙鹤,花间雏凤,万里丹山平步。更邀明月照幽篁,消受这、满身香雾。
-
鹊桥仙·朱雀航
效忠伤顶,衔悲补发,此地争传遗迹。春来野草不胜愁,犹自带、古人残碧。晴虹朝亘,寒潮夜上,愁绝重来行客。八驺何日在车前,笑王郎、捶残油壁。
-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鹊桥仙·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
鹊桥仙·红笺记注
红笺记注,香糜匀染,生受绿蛾初画。挑琴擘阮太多能,自写影、养花风下。月低金管,带飘珠席,两好心情难罢。芳时不惯是乌啼,愿一世、小年为夜。
-
鹊桥仙·证前生
蓬山小吏,上清旧籍,曾控九仙朱鲤。若非花下认前身,几负却、双成久矣。枫亭何在,治装东去,请食宋家荔子。纵然置驿未能通,也胜看、忠州画里。
-
再用韵自述二首·其一
列宿光分共一天,姓名先后托群贤。清风重检书千卷,旧业曾占屋数椽。圣代渥恩惭我负,词林故事许人传。欲将勤苦酬清逸,又被官曹说地仙。
-
再用韵自述二首·其二
中年进学似登天,转觉文章畏后贤。悔送隙光飞过鸟,记栽堂树小如椽。科场次第门生出,教旨丁宁阁老传。眼底功名非实地,任誇千佛与群仙。
-
鹊桥仙·七夕雨
珠蕊初翻,银河乍满,风浪其间惯历。须信来宵忆此宵,总迢递、应强寥寂。无赖封姨,多情乌鹊,毕竟佳期还觅。别离岁岁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戚。
-
鹊桥仙·甲子七夕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