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起
〔宋〕
微风萧萧(1)吹菰蒲(2),开门看雨月满湖(3)。
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我还以为是下雨呢,打开舱门一望,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舟人水鸟两同梦(1),大鱼惊窜(2)如奔狐。
水鸟都栖息了,舟子也进入了梦乡,忽然听到泼剌水响,原来是一尾大鱼在水里游窜,仿佛是野狐奔走在丛莽。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独形影相嬉娱。
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只剩下我,站在船头,欣赏着这夜景,与身影相伴。
暗潮生渚(1)吊(2)寒蚓(3),落月挂柳看悬蛛(4)。
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一轮明月西坠,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
此生忽忽(1)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2)。
哎,我的一生老是忧愁不安,这清丽的境界,也只能是转眼过去,留作他年回想。
鸡鸣钟动(1)百鸟散,船头击鼓(2)还相呼。
你看,一会儿,鸡叫了,寺庙的钟声在湖面回荡,鸟儿惊起,散向四方。我的船,也在鼓声中,呼叫声中,解缆起航。
小提示:苏轼《舟中夜起》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舟中夜起》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 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全诗写得空旷奇逸,不染一点世俗烟火气,细微地写了夜宿湖中的景况。在描写中,尤其突出了一个“静”字,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动态还是静态,大景还是局部,都紧紧为写静夜服务。
-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舟中夜起》此诗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赴湖州知州任途中所作。诗人写完此诗不久,就发生了险些使苏轼丧生的 “乌台诗案”。
相关诗词
-
弋阳舟中夜坐
笳鼓休教聒病夫,三更犹自拨风炉。一灯明灭青藜火,万事沈潜太极图。天下靠谁波砥柱,山中还我药葫芦。诗成更起推窗看,雪拥梅花近舳舻。
-
余课农水乡张钱二山人移花载酒并乐部夜集舟中
载酒荒村二妙来,名花入座对尊开。江皋暂辟羊求径,暑气先消河朔杯。棹发鱼龙皆起舞,人闲鸥鹭总忘猜。当歌未解疮痍恨,为报繁□且莫催。
-
舟中夜梦廖同年孔服作诗二句觉后足成一首
文章憎命达,何况饱群经。坎坷投长剑,稽迟梦短亭。冲风迎骇浪,孤雁起寒汀。相忆云山远,心知两地宁。
-
舟中夜起
明河西斜月出高,数十大星悬树梢。露下寒塘响枯苇,风惊栖鹘翻危巢。睡醒呼取明烛坐,兴尽还将书卷抛。山村漏刻本无据,卧听更人长短敲。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
冬夜
...沦夙志,惊鸿感深哀。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
-
秋夜二首·其二
霜露已凄凄,星汉复昭回。朔风中夜起,惊鸿千里来。萧条凉叶下,寂寞清砧哀。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
-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