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起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微风萧萧(1)菰蒲(2)开门看雨月满湖(3)

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我还以为是下雨呢,打开舱门一望,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舟人水鸟两同梦(1),大鱼惊窜(2)如奔狐。

水鸟都栖息了,舟子也进入了梦乡,忽然听到泼剌水响,原来是一尾大鱼在水里游窜,仿佛是野狐奔走在丛莽。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独形影相嬉娱。

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只剩下我,站在船头,欣赏着这夜景,与身影相伴。

暗潮生(1)(2)寒蚓(3)落月挂柳看悬蛛(4)

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一轮明月西坠,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

此生忽忽(1)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2)

哎,我的一生老是忧愁不安,这清丽的境界,也只能是转眼过去,留作他年回想。

鸡鸣钟动(1)百鸟散,船头击鼓(2)还相呼。

你看,一会儿,鸡叫了,寺庙的钟声在湖面回荡,鸟儿惊起,散向四方。我的船,也在鼓声中,呼叫声中,解缆起航。

小提示:苏轼《舟中夜起》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舟中夜起》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 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全诗写得空旷奇逸,不染一点世俗烟火气,细微地写了夜宿湖中的景况。在描写中,尤其突出了一个“静”字,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动态还是静态,大景还是局部,都紧紧为写静夜服务。

创作背景

《舟中夜起》此诗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赴湖州知州任途中所作。诗人写完此诗不久,就发生了险些使苏轼丧生的 “乌台诗案”。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