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漏院记
〔宋〕
天道不言,而品物(2)亨(3)、岁功(4)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5)论道,六卿(6)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7)、夔(8)至房(9)、魏(10),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1);相君至止,哕哕(2)銮声。金门(3)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1)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2)荐(3)至,愿避位以禳(4)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5)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6)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或许在想,百姓尚未安定,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野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将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将贬斥他们。气候反常,天时不正,灾害一次次发生,我愿意辞去相位来乞求上天消除灭害;各种刑罚未能废止不用,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施行文德教化来矫正这些人。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1)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2),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3)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4)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或许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罢斥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1)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2),窃位而苟禄,备员(3)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棘寺(1)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小提示:王禹偁《待漏院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待漏院记》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出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批判与幻想。
- 作品出处小畜集
- 文学体裁政论文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待漏院记》此文大约写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作者当时36岁。此前五年左右的仕宦生涯中,他基本担任地方州县官职。端拱元年,太宗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二年,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故此文末尾曰“棘寺小吏王某为文”。
在唐宋两代的政治结构中,宰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时文人当政,宰相权力尤重。王禹偁有感于宰相人选在朝政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了这篇很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相关诗词
-
题刘都宪登庸次第卷十首·其七·金门待漏
衣乌星彩五更明,人傍金门听漏声。立马据鞍思谏草,豸衣沾得露华清。
-
金门待漏院试作
十年丹扆梦中情,几向长安对月明。凤阙未曾开曙色,龙池先已听钟声。焉知落落孤踪士,独抱区区万里诚。却恨相如献词赋,不将憔悴及苍生。
-
庚子冬至祭鼎阁差充太祝致斋于内西廊待漏院以近法物库有火禁甚严不胜昼夜寒苦辄成长言
至日为客昔人叹,况乃客次在斋宫。斋宫所寓有火禁,冰食霜寝多凄风。丰屋高悬日不到,未信一阳生是中。尝闻鼎以大祭祀,未闻祭鼎陈笙镛。兹焉祭鼎戒群吏,古也拜灶劳皇躬。森森鼎阁祚厥西,矗矗明堂配自东。天子万岁调元象,岁岁年年为祝工。
-
廷唱日待漏丽正门
觚棱片月影将西,鹄立宫门待启扉。骄马似龙旗似雨,不知谁是状元归。
-
丙寅元旦待漏
参横斗转晓相将,迢递宫门漏水长。不见满朝环佩响,坐弹冰泪忆先皇。
-
金门待漏送别·其二
鸡人唱彻漏声残,紫禁齐联玉笋班。日射旌旗光晔晔,风摇环佩响珊珊。几经月落趍朝去,曾惹天香满袖还。今日京华送君别,蟾宫应待共跻攀。
-
节物惊心怕倚阑家山千里暮云寒桑田俛仰人间世菽水团栾梦里欢衡石事严宵漏尽博山香暖瑞烟团故人今日皆天上还有双鱼寄脍残·其二
北望神州倦倚阑,帝城三五尚馀寒。玉堂夜直追残梦,金谷春游忆旧欢。綵仗鸣驺骄马过,绛纱笼烛舞蛾团。山城此夕浑愁绝,独对青灯待漏残。
-
更漏子·记梦
冰钿贴,云鬟叠。梦断当时粉靥。空宛转,自温存。冷衾香不薰。花前绪。窗前语。记煞曲廊婴武。檐溜滴,晓钟天。知卿今可眠。
-
为友人题五更待漏图·其二
铜龙滴漏夜迢迢,阊阖门高雪未消。青琐朝班臣待阙,官奴红烛烬三条。
-
为友人题五更待漏图·其一
圣节王春待早朝,禦寒裘帽换金貂。微臣一体覃恩被,愿献春台玉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