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
王杨卢骆当时体(1),轻薄(2)为文哂(3)未休。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尔曹(1)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小提示: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创作背景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相关诗词
-
赠沈丈二绝句·其二
别开蓬径绕岩阿,未有羊求共啸歌。准拟与君成二老,不论时节数来过。
-
亡友潘邠老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今去重阳四日而风雨大作遂用邠老之句广为三绝句·其二
满城风雨近重阳,不见修文地下郎。想得武昌门外柳,垂垂老叶半青黄。
-
论诗六绝句·其二
郑陈枯寂无生趣,樊易淫哇乱正声。一笑嗣宗广武语:而今竖子尽成名。
-
寄沈秋渊四绝句·其二
句曲已无张外史,道士今有沈东阳。裁云剪月三千首,独虎仙官不取将。
-
许师正秀才游燕中得膏面碧云油见示因作二绝句·其二
驿骑奁封入禁门,六宫匀面失妆痕。应嗤万里通西域,只得连山苜蓿根。
-
湖南午坐雨作归山堂共成四绝句·其二
或拟香山或拟陶,有时无句只虫号。作诗藞苴犹之可,字写不成方是高。
-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其二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无数开。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
和大光道中绝句·其二
寂寂孤村竹映沙,槟榔迎客当煎茶。岭南二月无桃李,夹路松开黄玉花。
-
两绝句·其二
二士相随风满巾,两禅同队景弥新。但得黄花不牢落,莫嫌惊倒岳州人。
-
元夕端居感事四绝句·其二
十二门开如沸羹,灯光月色逐人行。春城无处无歌舞,一曲未终天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