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四
〔唐〕
童儿汲井华(1),惯捷(2)瓶上(3)手。
小童儿汲取井华水,动作麻利地把水瓶抄在手上。
沾洒不濡(1)地,扫除似无帚。
掸水均匀不弄湿地面,扫地无声似乎手中没有苕帚。
明(1)霞烂复阁(2),霁雾(3)搴高牖(4)。
明丽的霞光把重阁照得一片灿烂,高窗上的雾气正在消散。
侧塞被(1)径花,飘飖(2)委墀(3)柳。
覆径之花开得拥拥簇簇,拂阶之柳随风摇曳弄姿。
艰难世事迫,隐遁(1)佳期后。
艰难的世事逼迫着我,隐居的佳期已经错过。
晤语(1)契深心,那能总箝口(2)。
与您对面交谈,我感到心气相投,哪能总是钳口结舌?
奉辞还杖策(1),暂别终回首。
向您告辞,重又拄起手杖;暂时离别,终究还要回首与您会珸。
泱泱泥污人(1),听听国多狗(2)。
啊,泥路泱泱,行走着被泥污染的人;犬声狺狺,京都里竟有这么多的狗!
既未免羁绊(1),时来憩(2)奔走。
我既然还未能免除羁绊,会时常来您这里稍作喘息。
近公如白雪,执热(1)烦何有。
靠近您就像靠近白雪一样,使我内心火辣辣的烦躁情绪化为乌有。
小提示: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这四首诗叙写唐都长安大云寺中情事,感谢大云寺僧赞公对诗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启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陷贼、困居长安的生活。第四首写早起所见景象以及与赞公的惜别之情。全诗摹写逼真,情感深挚,写景抒情,各具其妙。
创作背景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这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徳二载(757年)春,当时杜甫被困于安史乱军占领下的长安。时局的动荡,以及饥饿的威逼,使杜甫身心备受摧残。战乱年代最渴望安宁,恰逢此时大云寺填补了这项空缺,为他提供了一方净土。大云寺在朱雀街远坊东南角。由于城内风声紧张,杜甫为避风险,来到大云寺。大云寺住持僧赞公对他很友善,对他热情款待,并留他在寺里住宿,供饮食,送履巾,照顾得无微不至。杜甫深为感动,就写了这组诗表示感谢。
相关诗词
-
送张助甫之湖南四首·其四
谈笑开尊处,词人共握兰。江声云梦转,秋色岳阳寒。侠气唯龙剑,时名岂荐冠。治书铃阁日,须早寄长安。
-
浮邱漫兴次李烟客韵四首·其四
亭台询往事,相国旧行春。莲社推诗长,銮坡作帝宾。荣名终白首,澹泊是玄津。再检谪仙籍,天南近几人。
-
偶然吟四首·其四
閒来辟幽园,近傍江城侧。卑栖发高吟,贫居富春色。不种无实花,不筵遁情客。人去事已迟,白发覆尔额。吾意非至言,但求情性适。衰壮不甚遥,安用大分析。少年自相讥,野老自相忆。所好且从吾,世态任翻易。
-
拟竹枝词四首·其四
薛涛坟畔尽桃花,犹忆新笺锦作霞。云雨竟随巫峡散,空余明月落谁家。
-
送陈僚长则济谳狱云贵四首·其四
竹索桥西路更长,叶榆河北渡澜沧。碧鸡金马谁云远,不数王褒事汉皇。
-
夏园即事四首·其四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芳树射明灭,青云静逶迤。晴光迟夕照,风鸟会清思。慷慨伤神寂,泉林慰渴饥。
-
田园閒居四首·其四
白云今出没,山川复间之。芳树垂绿叶,流莺正在兹。晚色足幽光,荡扬千古思。我生何依依,修短齐所之。一歌回白日,天地旷襟期。
-
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其四
薄宦跕鸢城,归来梦乍惊。壮图空老大,朴学误平生。有客嘲杨子,无人荐祢衡。盐车逢伯乐,作意一长鸣。
-
寿周石林七秩又一四首·其四
乔梓人呼大小王,兔毫辉映凤毛长。堂前已种忘忧草,肘后曾传辟谷方。列坐贤星连锦席,行杯宝月落天香。百年胜事逢秋半,度曲宜歌夜未央。
-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访之怅然为别四首·其四
晓觉倚庐卧,秋深别梦残。片云生树杪,明月在檐端。闻礼谈何易,知心谅独难。与君俱有父,行矣慎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