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
林断山明(1)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
翻空(1)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2)细细香。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村舍外,古城(1)旁,杖藜(2)徐步转斜阳。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
殷勤(1)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2)一日凉。
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小提示: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 作品出处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鹧鸪天
- 创作年代1083年
创作背景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相关诗词
-
鹧鸪天·浅淡山容斗晚妆
浅淡山容斗晚妆。客中闲过好时光。浓香翠软斜阳老,汉怨唐愁古泪荒。频记取,漫思量。东君回首莫相忘。山川好处都消歇,那有閒情到谢堂。
-
鹧鸪天·病中清明不能省墓为之怅然
新种松孙未化龙。寻常马鬣去年封。年时客思清明后,今日魔缠病榻中。生事悫,祭仪封。终天犹恨海深同。鹧鸪声里牛羊垄,况欠钱灰飏絮风。
-
鹧鸪天·老伴蟫鱼作隐藏
老伴蟫鱼作隐藏。眼昏犹不废丹黄。饭蔬且喜身常饱,衣褧应知道愈章。书一卷,漏三商。人生乐事故难量。追怜往日真虚费,夜夜明镫纵博场。
-
鹧鸪天·题钓鳌图用黄鲁直韵
风细澄江浪不飞。一竿应不羡鲈肥。青山久对成良友,白鸟频来送好诗。琼作骨,芰为衣。柳底矶边立几时。静待一圆秋兔满,丝伦收拾载鳌归。
-
鹧鸪天·西湖
天近袄知雨露浓。湖山无日不春风。闲花野草皆掀舞,曾在君王顾盼中。时易得,会难逢。朝为逆旅暮三公。蛟龙得雨飞无便,鸡犬腾云夙有功。
-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
鹧鸪天·化度寺作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