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
〔唐〕
士卒何(1)草草(2),筑城潼关(3)道。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1)。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1)?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要(1)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连云列战格(1),飞鸟不能逾。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1)。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丈人(1)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艰难(1)奋(2)长戟,万古用一夫。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哀哉桃林(1)战,百万化为鱼。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1)!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小提示:杜甫《潼关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潼关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为“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主要特色。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9年
创作背景
《潼关吏》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相关诗词
-
登潼关怀远楼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潼关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何时帝劈苍龙峡,放与黄河一线行。
-
送徐行父少参赴关内
咸阳天下险,洛邑天下中,潼关睥睨周西东。君自三川历三辅,分陕经营王命同。登车慷慨千人雄,矫若八翼凌苍穹。左冯翊,右扶风,汉阙秦畿指顾通。为将匣里双龙剑,掷作天边二华峰。
-
送王君宠主潼津驿
潼津佳胜地,驿舍近潼关。
-
潼关
楼迥临飞鸟,车升汗十牛。地灵开翠壁,天远送黄流。趣战如奸计,当关岂壮猷。天梯且失守,况说土山头。
-
潼关失守哭参政舒噜杰存道
十月三日天地昏,将军扼贼死辕门。火飞华岳三关破,血浸秦川万马奔。望越伍胥方抉目,战箕先轸不归元。北风吹尽英雄泪,倚剑悲歌一怆魂。
-
潼关口号
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
潼关
天险东临锁地维,重关遥夜角声悲。莲花影照千烽出,竹箭波回万马迟。四塞山河归汉关,二凌风雨送秦师。长安游侠今无数,仗剑还能指义旗。
-
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