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鹿门山
〔唐〕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1)。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禽近方识(1),浦树遥莫辨(2)。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渐至(2)鹿门山(1),山明翠微浅。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昔闻庞德公(1),采药遂不返。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金涧饵(1)芝朮(2),石牀卧苔藓。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白云何时去,丹桂(1)空偃蹇(2)。
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探讨意未穷,回艇(1)夕阳晚。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小提示:孟浩然《登鹿门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先写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早年对故乡前辈隐士高人的钦羡之情;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程的转换而变化。诗人运笔洒脱自然,或骈或散,状山水景色生动逼真,传达出一种宁静淡远的韵致。
创作背景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东之汉水北岸,东汉末高士庞德曾于此隐居,孟浩然晚年亦隐居于此。这首诗是孟浩然早年未隐居鹿门山时所写的诗。是为记录往游鹿门山之经历,表达对隐居此地前贤之向慕心情而作。
相关诗词
-
晚登云门山
...须臾变化浩无际,惊涛涨海当吾胸,回望平野净尘土,参差城郭晞微红。欲寻秦碑并汉碣,苍凉尽被青苔封。欻吸朝阳我独领,瑰秘更向山灵请。以手开笼取置归,放之学堂掣烟景。交飞乱涌俄归山,拂槛萦窗无留影。即应泼墨数斗挥淋漓,高悬生绡十丈满题诗。
-
泊襄阳游汉上望鹿门山
新月趁行色,人家何处寻。过溪山鹿迹,挂树野猿吟。烟鸟数声寂,幽苔一寸深。庞公栖隐地,隔水指疏林。
-
雨中登鹿角山宿赵荆石宅
厓古凭空阁,崚嶒石径斑。龙源花外水,鹿角雨中山。幸有心知共,兼逢地主閒。登临无限意,信宿不知还。
-
登石门山山侧有观基在荒筠中不可到山相对即新安县也今谓之新安平二首·其一
岭树疏疏秋景明,荒筠埋没观基平。石门山下微江水,依旧东流日夜声。
-
隐者词焦山寄客
...。古来隐者不以帝王易,何况区区赵孟三公乎。山人颓唐隐者姿,萧萧肃肃孤松枝。紫芝黄鹤久不作,清风朗月恒相思。相思不可见,远隔江之湄。不寄投湘赋,唯吟招隐诗。碧桃开遍绿水洲,山人犹在人间游。富春矶閒海鸥下,鹿门山空猿鹤愁。诸侯筐篚不足贵,天子安车何必求。...
-
登石门山山侧有观基在荒筠中不可到山相对即新安县也今谓之新安平二首·其二
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
登天门山
焑云万垒望中收,山势嵯峨据上游。百战频年馀故垒,双峰对峙束江流。玲珑绝壁悬飞阁,寥泬长天接远洲。好向征途向揽胜,不妨到处尽勾留。
-
登鹿鸣山绝顶憩小蓬莱观易使君留题作
绝顶仙风面面来,中天何异到蓬莱。江流喷雪飞吴甸,石磴盘云上越台。览胜欲穷游子目,留题谁并使君才。含毫骤发登高兴,莫讶银钩破绿苔。
-
望小鹿门山
庞公栖隐处,闻道鹿门山。高士终难遇,遗风若可攀。地宁当日隐,名是古人间。采药吾将入,携家断往还。
-
襄阳道中望鹿门山
庞公昔避世,全家入翠微。空遣山下路,不知今是非。高风久寂寥,世路谁与归。山头日欲落,搔首重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