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
离别(1)一何久,七度(2)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3),明月不胜(4)愁。岂意彭城(5)山下,同泛清河古汴(6),船上载凉州(7)。鼓吹(8)助清赏,鸿雁(9)起汀洲。
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1)。素娥(2)无赖(3),西去曾不(4)为人留。今夜清尊(5)对客,明夜孤帆水驿(6),依旧(7)照离忧。但恐(8)同王粲(9),相对(10)永登楼。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水路驿站,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小提示: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北宋词人苏辙所做的一首词。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 作品出处栾城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水调歌头
- 创作年代1077年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斜日照秋草
斜日照秋草,下马吊燕王。石人林立,不辨英国与三杨。五百年前靖难,榆木川中遗恨,明史已周详。碑语无足信,松柏满高冈。启阴洞,陟幽阙,转玄堂。人间万事变化,今古几沧桑。乞有时而为帝,负有时而忽贱,...
-
水调歌头·丁卯中秋醉后大书
乾坤容我醉,风月放人闲。倚天长啸,斗间紫气剑光寒。谁管功名两字,自要烟波万顷,去把钓鱼竿。回首尘埃事,一笑请君看。十年前,钻蠹简,戴儒冠。致君事业,平生抚掌道非难。为问羊裘高兴,比似銮坡簪笔,终古笑辛酸。拂袖理松菊,浩气压云端。
-
水调歌头·昨夜乘秋兴
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飘然玉宇虚廓,忽到广寒宫。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呼金兔,寻玉策,检前踪。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山仙翁。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衢来往,清气每相通。明月既无尽,公寿亦无穷。
-
水调歌头·盘马万山顶
盘马万山顶,弹禽群木中。追思年少行乐,减尽旧豪雄。三十六峰青矗,三百六滩碧逝,归路杳重重。拱手问仙伯,谪宦岂天公。奉慈亲,携稚子,访琳宫。太虚点雪高处,万虑一杯融。但得挈家归隐,何用举家拔宅,鸡犬亦升空。长啸下山去,脚底响松风。
-
水调歌头·痛饮追河朔
痛饮追河朔,击筑喜同游。坐爱黄骢年少,腰下解吴钩。跃马风鬃雾鬣,燃烛哀丝急管,大醉酒垆头。今夜应欢此,无奈理征裘。玉山倒,铁笛叫,珀光浮。狗屠一半逢场,齐愿筑糟丘。顾曲周郎将去,作赋陈思喜至,衣马盛长楸。衮衮群公在,我独咏归休。
-
水调歌头·霁色满空碧
霁色满空碧,爽气正横秋。登高行乐,□来只说古巴州。扫□尘埃来坐,携取烟云杖履,容□□清游。坐上尽佳客,一醉破千忧。倚虚壁,绝临□,上层楼。黄花赤叶,鸟□啼断四山幽。醉里不知归去,空有乱云衰草,落日几多愁。舞鹤在霄汉,宿鹭点汀洲。
-
水调歌头·寿林府判
别驾映旋轸,父老绕称觥。西风底事于役,造物岂无情。知道神生崧岳,大庾岭边和气,未足助欢声。小试活人手,详谳命公行。赣滩石,青原雨,快阁晴。西江一带风物,尽把祝长生。福与此江无尽,寿与此江俱远,名与此江清。江水直到海,公亦上蓬瀛。
-
水调歌头·圆史宰受荐
五剡乃脱选,通籍入金闺。祖宗立法初意,正欲猎英奇。近世流风薄矣,强者立跻霄汉,弱者困尘泥。流水伯牙操,底处有钟期。公为政,民不扰,吏无欺。春风桃李满县,当路几人知。五马宏开公道,一鹗首旌治最,迟乃速之基。不枉受人荐,更看荐人时。
-
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
水调歌头·春寿太守
迟日笼晴昼,新火敛馀寒。东君着意,留恋春色在人间。故遣蓬瀛仙侣,来布阳和德泽,造化寄毫端。麾节经行处,喜气满江山。听歌谣,五裤暖,二天宽。汉朝侧席,英隽玺诏促徵还。鞭算钱流粟腐,刃往剧剸烦解,启沃动龙颜。已有白麻笔,草制在金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