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巴蜀檄
〔两汉〕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1)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2)。单于(3)怖骇,交臂(4)受事,屈膝请和。康居(5)西域,重(19)译(6)请朝,稽首(7)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8)吊番禺,太子入朝(9)。南夷之君,西僰(10)(bó)之长,常效(11)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20)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12)。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13)往宾之,发(14)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15)币帛,卫使者不然(16),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14)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18)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告知巴郡、蜀郡太守:周边少数民族不顺从朝廷搞对立,却没有受到军事打击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时常侵犯边境,使官吏劳苦。当今皇上登位,体恤安慰天下百姓,团结稳定中原内地,然后发动并派出军队到北方征讨匈奴。匈奴王恐惧,拱手屈服,下跪求和。康居等西方属国,即使需要中介语言翻译才能沟通,也请求来朝廷庆贺,毕恭毕敬地跪拜进献贡礼。于是转移军队东征,致使闽越王被弟弟杀掉;又乘势向右攻下南越,南越王派太子来朝廷作人质。南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君长不断效力进贡,不敢懈怠,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人人仰慕倾心,竞相争先归顺,都想被使唤;只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很严重,不能亲自来朝拜。不顺从的已被讨伐,然而表现好的还没奖赏,所以派中郎将唐蒙去礼节性访问西南各少数民族君长。在巴郡、蜀郡征招士兵各五百名,只是去搬运作为礼品的财物和保卫使者以防意外,并没有军事行动和投入战斗的忧患。现在听说他却启用了军事法则,使青年惊惧,老人忧虑;州县又擅自派人去转运粮食和缴纳物。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另一方面,应征的人有的逃跑,有的自杀,这表明他们缺乏作普通百姓的品德。
夫边郡之士,闻烽(2)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3),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4),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12)也。故有剖符(5)之封,析珪(6)之爵,位为通侯(7),居列东第(8),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1)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9)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10),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11)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边境地方的人,一听说烽火燃起,就都拿上弓箭骑马奔赴,或扛着武器跑来,汗水不断线淌流,还唯恐落后。他们顶着刀口,冒着飞箭,义无反顾,还主动献计献策,计策也神速见效,人人心怀愤怒,如报个人仇恨。难道他们喜欢死讨厌生,不是中国籍的人,与巴蜀的人不同一个皇上吗?是他们考虑得深远,因而乐意尽老百姓的义务。因此有人立了功,得到封官职、授爵位的凭证,生前当公侯,住豪宅,死后留美名扬后世,传封地给儿孙。他们做事很忠实敬业,然后才能当官享受安乐,名声永远流传,功勋显著,永不磨灭。因此贤人君子肝脑涂原野,膏血润野草也不逃避。现在干点儿搬运礼品到南方的差事,就自杀或逃跑被杀,人死了又无好名声,被称为最蠢的人,还影响到父母也受羞耻,被天下人嘲笑。人的胸怀见识相差岂不是太远了吗?然而这不只是应征人的罪过,父兄教育没有率先垂范,子弟遵循教导就不会严谨,就缺少好品德和耻辱感;而且当地社会风气也不纯朴诚实,那些人被处罚、杀头,不也是应该的吗?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1)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2)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3),重(4)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5),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当今皇上忧虑使者唐蒙和郡县官吏像上述那样,担心不成器的愚民又是如此,所以派亲信使者把征招士兵的事明确告诉百姓,顺便用自杀逃跑是对朝廷不忠的罪名来斥责他们,用没教育好的过失来责怪乡村小吏。现在正值农忙时期,不想轻易召集人众,给农民添麻烦,已经亲自会见附近县的人,还担心远处高山深谷的人不能普遍知晓。这檄文一到,赶紧下发各县,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心意,希望不要疏忽。
小提示: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谕巴蜀檄》是一篇政府文告。缘自使臣唐蒙出使西南夜郎、僰中时,曾征发巴蜀吏卒扰民,引起当地百姓大惊恐,于是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责唐蒙,并代表朝廷谕告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帝之意,以安定之。
- 作品别称谕巴蜀檄
- 作品出处史记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西汉
相关诗词
-
送人之巴蜀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
-
送丘懋之道长按蜀
晓泛星河八月槎,望回巴蜀未全赊。天涯萍梗元非客,王事勤劳岂顾家。度峡行旌开曙景,倚云长剑拂霜华。锦城春色今何似,犹恐桑麻间野花。
-
送友人罢举归蜀
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卖琴红粟贵,看镜白髭新。栈畔谁高步,巴边自问津。悽然莫滴血,杜宇正哀春。
-
送友人游蜀
为儒早得名,为客不忧程。春尽离丹阙,花繁到锦城。雪消巴水涨,日上剑关明。预想回来树,秋蝉已数声。
-
被檄之上饶言还未几又复往焉至小渡遇雨遣兴一首
檄至方云急,吾行敢滞留。朔风经小渡,细雨过中洲。冉冉新斑鬓,飘飘敝黑裘。欲知来往久,三见月如钩。
-
送朱师古少卿归蜀
西蜀多贤士,于今见奉常。十年方出守,万里好还乡。峡水冬无险,河图晚有光。临歧分手处,政尔不能忘。
-
谏逐客书
...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
-
蜀道难·其一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若奏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
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