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三
〔魏晋〕
吾希(1)段干木(2),偃息(3)藩魏君(4)。
我仰慕段干木,他在陋巷安卧就能起到保卫魏国的作用。
吾慕(1)鲁仲连(2),谈笑却秦军。
我仰慕鲁仲连,在大敌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说服赵国放弃投降计划,使秦军撤退。
当世(1)贵(2)不羁(3),遭难能解纷。
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1)不群(2)。
功成后以受封赏为耻,他的品质高贵而超群。
临(1)组(2)不肯绁(3),对(4)珪(5)宁肯分。
不肯要象征权力和富贵的绶带,难道还会接受圭璋?
连玺(1)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成串的官印光耀门庭的爵位,却视之如浮云。
小提示:左思《咏史八首·其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组诗作品。这八首诗名为咏史诗,实为咏怀诗,诗人借古人古事来浇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诗人的平生理想,是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在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西晋
创作背景
《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以后。
相关诗词
-
咏史八首·其八·李卫公德裕
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须憎李自憎牛。
-
咏史十首·其三·曹昭
续史成兄志,经师重汉宫。上书因雁序,孝友仰家风。
-
咏史四首·其三
金华殿里是崆峒,分直谈经礼数崇。为问君门千万里,儒臣何路向重瞳。
-
咏史四首·其四
赤地三年一妇冤,海东连坐又何言。土龙不解行霖雨,日表应须照覆盆。
-
咏史二首·其一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其三
清宁阐文运,览彼古帝都。秦声激豪宕,洛咏夸敷腴。邙山何累累,下有白玉趺。感彼秉笔人,百金尽其谀。死者已寂历,兹文亦模糊。伟哉龙门生,悲愤有遗书。
-
女史咏十八首·其三·绿珠
百斛明珠价莫加,高楼投璧璧无瑕,临春不死胭脂井。又逐降王上槛车。
-
咏史十首·其八·武侯
孔明心佐汉,长啸出隆中。三分方割据,虎视竞相雄。运筹劳旦夕,岂不誓匪躬。关张不可作,帷幄难为功。五丈原头石,汉室已将终。即今前后表,读罢泪无穷。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