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
〔明〕
书卷多情似故人(1),晨昏(2)忧(3)乐每(4)相亲(5)。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直下三千字(1),胸次(2)全无一点尘(3)。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1),东风花柳逐(2)时新。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金鞍(1)玉勒(2)寻芳客,未信我庐(3)别有春。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小提示:于谦《观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观书》是明朝宰相于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 作品出处明朝诗词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唐代唐太宗推行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一批出身地主阶级下层的贫寒而有作为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起了积极作用。但到了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不同凡响,他酷爱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深知读书的益处。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相关诗词
-
和公择观李煜书法喜禅师碑
五代迭凋丧,江南最偷安。三世弄翰墨,煜扎尤可观。禅林榜法喜,妙势如飞鸾。尘埃一藏晦,皴斫脱羽翰。适逢集仙守,好古将模刊。振襟自披拂,涂饰粉与丹。呼僧辨遗像,仿佛存纤纨。作书究本末,风雨生毫端。精神还故物,霹雳惊蛰蟠。幽光亦焕发,令我复长叹。念彼士...
-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良弼论思暇,英才视草馀。西清承密旨,东观类群书。左氏先经日,征南发例初。编年终显德,历帝自凡蘧。一览无前古,三长岂后予。宏纲提要妙,至论绝籧篨。讹缪刊三豕,公乎喜众狙...
-
观书
...食,不及咀嚼逾令馋。轻舟下峡爱山水,过眼恨不容幽探。人情所恋孰不尔,空花变灭怜优昙。得窥宝藏意已快,欲尽携取宁非贪。近来观书聊适意,倦即掩卷无余监。虞卿穷愁偏好事,笑余困顿慵且憨。毕竟于此犹未厌,又闻谯鼓声谭谭。
-
题缄口观书图
默默心难忍,嘐嘐尤多随。寡尤甚独难,三缄真良规。废书智不益,观书有余师。上下数千载,了了寸心知。心知口不言,古人庶可追。
-
江陵为浏阳柳氏作云山书院歌
...二年兮褒与诛。目目自有条,叶叶自有株。子以为一兮粲然而万有,子以为万兮坦然而一途。吾是以见云之书而书之云,子又乌知书非云而云非书。以此寿子身,壮作老息神不枯。以此贻子后,博观约守世不渝。大哉此院云所储,苟无其实名不虚。谁其任之非子欤,一翁二季相携扶。
-
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
...七言,金壶汁破霞笺色。汉阳太守孙雪居,力追诗意为补图。忽忘笔墨在何许,时见云烟空欲无。咫尺何论万里势,萧瑟苍茫极能事。是书是画两不分,呵成一片青霞气。汉阳烟树连晴川,两公宦游争后先。我亦楼头访崔颢,昔人不见心茫然。古人多少登楼客,名籍谁应跨鹤...
-
尚书别解序
...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
-
观鱼
观生观我得,适意且观鱼。泳跃心何有,浮沉体自虚。忘机常罢钓,到倦总抛书。一曲沧浪调,闻之亦起余。
-
观书
肝脾何药解清虚,不用参苓不㕮咀。一种单方无授受,明窗端坐只观书。
-
闲中口占数绝·观书困甚
眼欲观书身欲眠,斜拖黄卷曲肱边。不须身眼争然否,试待醒来问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