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行
〔唐〕
夔州处女发半华(1),四十五十(2)无夫家。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更遭丧乱嫁不售(1),一生抱恨长咨嗟。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土风(1)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2)女出入。
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
十犹八九(1)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2)。
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1),死生射利(2)兼盐井。
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1)。
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若道巫山(1)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2)村?
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小提示:杜甫《负薪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负薪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第一二句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社会问题:夔州处女被丧乱葬送了青春年华;第三四句着重写男尊女卑、男逸女劳的当地风俗;第五六句是对夔州妇女日常生活的具体描写;最后二句是反诘语,用以照应全篇从而增强了全诗的讥刺意味。诗以贫苦的劳动妇女为题材,其描绘当时夔州一带的农村妇女,诗写土风,文字质朴,乃具有典型之意义。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6年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游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到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县),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杜甫在夔州看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土风民俗,感慨万千,写下了《负薪行》。
相关诗词
-
雪后
日出桑柘巅,鹤鸣风景和。纵心适田野,顾觉春意多。欣欣林间叟,负薪行且歌。此中有真乐,富贵如余何。
-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
从军行
...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
兵车行
...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
-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国困杼轴,内库无金钱。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馈饷多过时,高估铜与铅。山东望河北,爨烟犹相联。朝廷不暇给,辛苦无半年。行人搉行资,居者税屋椽。中间遂作梗,狼籍用戈鋋。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破者以族灭,存者尚迁延。礼数异君父,羁糜如羌零。直求输...
-
代卖薪女赠诸妓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蹋寒山自负薪。一种钱唐江畔女,著红骑马是何人。
-
养儿行
朝廷养公公养儿,儿为心腹股肱谁?当时意气各相许,儿不负公公负主。养儿至死心不易,宁不为儿不为贼。君不见入朝告变,归杀身此儿非养。宁非真养儿,身死名不腐,惟有真儿心独苦。
-
朱翁子负薪卷
富贵危机解杀身,是非千古付樵人。当时长史魂应悔,不向山中只负薪。
-
秋思十首·其五
出门东行复西行,处处人家打稻声。小瓮秫醅虽未熟,后园楮蕈已堪烹。
-
望行人·其一
望行人,行人在何所。燕雁不齐飞,参商竟相阻。别以三秋为久,生以百岁为期。不如还家对亲戚,浮名浮利徒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