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
晋侯(1)、秦伯(2)围郑,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4)于楚也。晋军(5)函陵(6),秦军(5)氾南(7)。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1)言于郑伯(2)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缒(1)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2),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行李(4)之往来,共其乏困(5),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6)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7)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8)之有?既东封郑(9),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10)秦,将焉取之?阙(10)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敢以烦执事”又译为:冒昧地以此事来打扰您)。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1)戍(2)之,乃还。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子犯(1)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2)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3)之,不仁;失其所与(4),不知(5);以乱(6)易整(7),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小提示: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 作品出处左传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春秋
创作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相关诗词
-
师说
...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
齐桓晋文之事
...?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
苏武传(高中课文)
...,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
-
项羽之死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
-
蹇叔哭师
...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
-
予破戒时颇念鼎仪之约鸣治师召许为代罚既有成约再用韵邀三公同赴
...期,吾愧金闺子。君同观棋法,胜败俱可喜。门首索鸡吏,坚坐诃不起。其辞虽未直,颇亦持一理。衅机自君发,安得终彼已。前言亦戏之,吾意今决矣。买鸡南市栅,沽酒西桥涘。且复醉兹辰,是非付千祀。
-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碑)
...涅槃,现五色宝光,获舍利无数。皇元一统天下,西蕃上师至中国不绝,操行谨严具智慧神通,无如师者。臣孟頫为之颂曰:师从无始劫,学道不退转。十方诸如来,一一所受记。来世必成佛,住娑婆世界。演说无量义,身为帝王师。度脱一切众,黄金为宫殿。七宝妙庄严,种种诸珍异...
-
送陈复斋归婺之武义清宁观
武川道馆白云间,萧散真宜羽客闲。丹侣有情开药灶,青童应在守萝关。冈头叱石成羊起,花下吹笙驭鹤还。岁晚相思拟相觅,只愁落叶满空山。
-
送儿沆再之台学并似许梧山张在轩
...为汝喜。有如此广文先生,真所谓法家拂士。寄声忽到我,用情应为汝。我欲谢之难为语,汝其听之告以意。古天台,多士类,文有风樯阵马之奇,气有霜林老鹘之鸷。镇之以静重,行之以平易。艰难见初心,苦淡得真味。人谓著脚危于渊,我知进德此其地。汝不见范文正公家书片幅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