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
〔唐〕
胡风吹代马(1),北拥鲁阳关(2)。
北风吹着胡马占据着汝州的鲁阳关。
吴兵(1)照海(2)雪,西讨何时还?
吴越新征集的兵马冒着鄱阳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讨胡虏。
半渡上辽津(1),黄云惨无颜。
吴地的官军在上辽津渡水,黄云惨淡。
老母与子别,呼天(1)野草间。
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白马(1)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马绕着旌旗,悲鸣追逐。
白杨秋月苦(1),早落豫章山。
白杨为之萧索,秋月为之惨淡,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本为休明人(1),斩虏素不闲(2)。
生于太平盛世,素不惯于与胡人打仗。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1)。
但为了尽忠报主,扫灭敌顽,不惜战斗牺牲。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其精诚可感,金石为开,岂能惧怕艰险?
楼船(1)若鲸飞,波荡落星湾(2)。
楼船像长鲸一样在水中飞驰,波涛汹涌,激荡着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1)发成斑。
我这一曲悲歌,就暂停到这里,再奏下去的话,三军将士的头发都要白了。
小提示:李白《豫章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豫章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回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后,借乐府旧题写下的诗篇。此诗一方面对出征的战士以及百姓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鼓励征人顾全大局,支持平叛战争,英勇作战。这种矛盾心情构成了全诗凄惨与慷慨,沉痛与激昂交织在一起的格调。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安史军内部的自相残杀已使军力大不如前,但他们在中原-带仍十分猖獗。为了彻底平息叛乱,当时的东南人民仍然要不得已地送其子弟应征入伍,开赴前线。连年的战争,人民已精疲力尽,几到无丁可征的地步。李白在这一年回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他百感交集,写下了这一名篇《豫章行》。
相关诗词
-
送郑文蔚之豫章访用晦王孙及方比部士功兄弟兼北上请先司马公恤典
...家心转切。长裾岂为曳王门,授简梁园歌白雪。君家司马昔日辖西江,谋折淮南气不降。诏起重来持节钺,父老如云庆此邦。郑生此行岂萧飒,豫章犹有迎徐榻。滕王阁上感遗踪,司马风声满阊阖。伊昔世庙登极时,纷纷议礼势相持。司马屹然石不转,疏归岂荷圣朝知。于时吾乡...
-
送袁太祝尉豫章
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随牒牵黄绶,离群会墨卿。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
豫章遇钟子送赠
豫章八月江势轻,水关行马沙觜平。闻君缆舟挽君往,向夕恶风银浪生。顷时收帆万船集,波颠石倒蛟龙立。中流艓子独何意,欹反犹摇双浆入。天清未风君巳回...
-
分韵得一字饯别张彦昌赴豫章
君行赴豫章,燕饯在兹日。短剑出匣双,轻舟泛江一。峡深霜猿苦,天阔云雁集。酒尽不成欢,南瞻恍如失。
-
山行杂诗发湓浦出蒲亭西渡上豫章十首·其十
白草平沙合,俱言旧豫章。江横官渡阔,鸟下女垣长。雷树焚空井,渔钩坠战场。近城逢浴马,却立塞尘黄。
-
谢章令率同官载酒
宿麦雨可种,野梅冻欲坼。令君领宾从,假日访幽僻。阳升正初辰,道泰知有日。觞行既频屡,谈至或愤激。眷言数君才,何乃辱此邑。大夫如豫章,建厦固所急。簿公名家驹,荐士宜首及。尉曹学省彦,求盗岂其职。征官伟丈夫,名宦终见迫。顾我独亡赖,甘作山林役。定迁且半...
-
贺李观察伯东参豫章中书行省事四章·其二
苍梧云气正飞扬,宛宛双旌指豫章。悬肘玉辞麟篆旧,装腰金赐荔枝黄。曾闻尺檄收炎海,更拥名藩控大江。从此斗间增气色,君家原是古下将。
-
望豫章城怀胡祭酒先生
行行渐近豫章城,烟树微茫两眼青。野水平桥时独立,肃然起敬为先生。
-
慰明卿再谪长短歌二章和李于鳞·其一
...公事,君其且看西山碧。故知万变同翻手,风雨青天昼能吼。遗舄少年坐上坐,谁哉捧案前奔走。世人荣辱强相制,吾辈行藏终自取。妻子宁须饶远略,且用七尺饵其口。即使女官更削尽,豫章男子得活不。女乏江陵千树橘,来共吴门千畦韭。耕尽要离墓上云,洗眼看他竟何有。
-
豫章江行·其三
路已经吴越,舟还溯豫章。洪涛撞远岸,独鸟下危樯。地近长沙湿,山连粤峤长。所思非远道,犹复叹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