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
皤皤(1)岷山(2)老,抱琴鬓苍然(3)。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1),为弹三峡泉。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石林(1)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绕指(1)弄(2)呜咽,青丝激(3)潺湲。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演漾(1)怨楚云,虚徐(2)韵秋烟。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疑兼(1)阳台(2)雨,似杂(3)巫山猿(4)。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幽(1)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1)肠欲断,湘妃(2)泪斑斑。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谁裁青桐(1)枝,縆以朱丝弦(3)。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1)与今人传。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1)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1)眠。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小提示: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绘罗山人琴声的高妙动人,并借以抒发知音难遇的惆怅。全诗从四个方面着笔:一是直接描写曲调所表现的景物;二是将曲中表现的景物月演奏时的环境搅合在一起,以衬出琴技的高妙;三是凭着丰富的想象把曲调的感人心、泣鬼神的效果形象化;四是将弹琴人的形象与听琴人的感受写进去,以渲染气氛。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之后。岑参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六月抵达嘉州任嘉州刺史,此诗即作于居嘉州时。
相关诗词
-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
摩诃庵括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
括子松,知几树,黛色遥遥入云际。上人弹琴坐其底,十指引出七条水。松清琴妙听者寒,松叶堆翠成高山。流涛绕殿撼铁板,狮子欲吼复不敢。泛声忽歇浮云住,细猱一寸猿腾去。南园玉蝶隔花听,东海金鳷乘雾语。颖师一曲悲昌黎,我亦闻弦别鹤悽。悟来忽问无弦旨,指鸣弦鸣须...
-
求二桥山人画三闾大夫像
先生怀姱节,寤寐见古人。
-
陶氏园听彭山人琴
山边亭子花之阴,癯仙开囊调素琴。洞庭秋老叶初脱,夜壑春深龙一吟。中有羲皇不尽意,世无夔旷谁知音。我家湘上水云窟,岁晚鼓棹来相寻。
-
月下登金山
江平秋万里,山静月三更。彷佛寒烟外,瓜州有雁声。
-
清凉山秋夜听儿元灿弹琴
吾儿解幽事,露坐一弹琴。声落石崖迥,兴当秋夜深。潭龙乘月色,山鬼傍松阴。飒飒天风起,清商满翠岑。
-
挽听竹山人
江雨夜合凉云秋,江翁骑龙上天游。
-
张山人弹琴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
大藤峡
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