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行示德逢
〔宋〕
四山翛翛(3)映赤日,田背坼(4)如龟兆(5)出。
四周山岭枯萎的草木映着火红的太阳,田地干裂就像龟甲烧灼后现出吉兆。
湖阴先生坐草室(1),看踏沟车(2)望秋实(3)。
湖阴先生坐在茅屋,看渠道上踏水车盼着秋天收成好。
雷蟠(1)电掣(2)云滔滔,夜半载雨输(3)亭皋(4)。
忽然间雷声轰鸣响彻天地,电光闪耀、乌云翻滚如同浪滔,半夜里云层载着密雨,运送到广阔的原野和田间沟壕。
旱禾秀发(1)埋牛尻(2),豆死更苏肥荚毛。
干旱的禾木很快就长得繁茂,牛行田野臀部都被埋没难以寻找。枯死的豆苗重又苏生,长出肥肥的豆荚多多的豆毛。
倒持龙骨(1)挂屋敖(2),买酒浇客(3)追前劳。
湖阴先生把水车倒挂在粮仓,买酒请客补偿先前的辛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1)复如此。
三年来五谷的价钱贱如白水,今年的丰收景象依然如同往岁。
元丰圣人(1)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元丰皇帝的政令跟天意相通,但愿千秋万岁与元丰相同。
先生在野(1)故不穷,击壤(2)至老歌元丰。
先生您虽然在野却不贫穷,到老都会击壤歌颂唐尧一样的元丰!
小提示: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元丰行示德逢》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先描绘了一幅赤日炎炎、土地龟裂的严重旱象和杨骥(字德逢)对浇灌田地的雨水的盼望。然后写到天公竟肯从人心愿,忽而雷电交加乌云翻滚,好雨及时降临,干枯的庄稼得到苏生的情景,同时生动地描写了杨骥的欢悦心情。诗的后段总束到连年丰收,当归功于天子。这里一方面夸示新法实施多年的富国效果,一方面含有对神宗的期望,望他不要轻易改变、废止新法。篇末反用孔子语,说明杨骥身逢盛明之世的幸运,并将元丰之世比作上古的唐尧圣代。王安石作此诗时虽已被迫退隐多年,却仍系念着朝廷政治。这首诗不是一般的颂圣,而在于证明新法的上合天意、下顺民情,寓意颇为深切。诗中用典虽多而能浑化自然,无生硬之弊。
- 作品出处王临川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081年
创作背景
《元丰行示德逢》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是写给金陵(今江苏南京)蒋山的邻居杨骥(字德逢)的。王安石曾称赞他“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示德逢》)可见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当时王安石所制订的新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之久,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变法遭到了一些官僚士人的坚决抵制和激烈反对。王安石不断受到攻击,被迫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相位,退居到金陵半山堂闲居。但他仍系心朝廷,关心变法。
相关诗词
-
乙丑元日作
易逢元日暖,难得岁朝春。雨色含山浅,烟光映水新。筐开花胜小,盘出菜丝匀。却笑夭桃朵,颜红不及人。
-
新丰行
长安风土殊不恶,太公但念东归乐。汉皇真有缩地功,能使新丰为故丰。人民不异山川同,公不思归乐关中。汉家四海一太公,俎上之对何囱囱,当时幸不烹若翁。
-
吁嗟行示周生
吁嗟周生千万驹,今行不得如蟾蜍。虽有宝剑寒吹毛,一日不遇成铅刀。子不见丰城,紫气干云霄。盐车之下多悲号,张华伯乐行相遭。
-
次韵卢行之知原见赠
元丰诗礼将,勋略传万口。长城国西陲,寄托十年久。折棰笞黠羌,游魂屡穷走。羊公缓裘带,李广静刁斗。黑头已青云,日昃笑击缶。阴功...
-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索诗甚急以偈送之
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
-
用元韵答铦老 其一
人间得丧等樗蒲,何似翻经拥地炉。尚学汤休频觅句,傥逢元亮一倾壶。
-
苏幕遮·遇行缘
遇行缘,逢知友。法水浇心,滴滴灵明透。收在炉中无外走。二气升腾,颠倒祥辉凑。贯泥丸,通肘后。昼夜殷勤,不许纤毫漏。夺得玄珠呈好手。云步青霄,大道方成就。
-
兴定庚辰夏六月望予与元好问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又将历崧前诸刹因憩于少姨庙元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间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
霜落丰山白水收,岁华全在竹园头。赋诗鞍马惭真赏,载酒林泉阻胜游。野色自随人意远,夕阳应为鸟声留。仙源回首旌旗隔,一笛西风唤客愁。
-
宿仙山朝元观题示
...林中蟠百馀亩,顾揖殿寝何雄尊。仙翁得仙事惝慌,碧霞洞主玄元孙。百年朝元去不返,宝箓秘泄风雷燉。阴灵诃护石坛古,老雨留渍苍苔痕。缅怀矫矫东瀛老,变化能大天溟鲲。谢公本是济时具,谁使卧老东山墩。丰碑不愧蔡邕笔,再拜遗像俨以温。我来夏交树阴翳,万橘翠琐...
-
永丰刘尊德自南雄归过宁都别予将之豫章因怀旷伯逵赋别念二韵仍以呈旷也
刘郎南雄来,高豁动晴昊。我行山水深,逢子恨不早。林亭春色净,闭户思却扫。骑马晨冲泥,沾濡愧群草。长滩石齿齿,舟楫得慎保。呼酒破旅颜,操觚见文藻。只今岭南幕,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