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露寒烟冷蒹葭老(2),天外征鸿(3)寥唳(4)。银河秋晚,长门(5)灯悄(6),一声初至。应念潇湘(7),岸遥人静,水多菰米(8)。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露水寒冷烟气变凉,芦苇也不开花了。天边长途飞行的雁,声音凄清高远。银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灯光暗淡的长门宫上空,一声雁鸣刚刚传,想起了在潇湘时的生活。水岸遥远,无人打扰,食物和水丰盛。俯望那无边的平坦田野,犹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样,被风吹草动受惊而飞走了。

须信衡阳(1)万里,有谁家、锦书(2)遥寄(3)。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4)仙掌月明(5)石头城(6)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7)(8),有盈盈泪。

必须坚信万里之外的衡阳回雁峰是最好的栖息地,有谁愿意把我的书信送到遥远之地。不管远隔万里,但我相信鸿雁你经过艰苦飞行,总会把信送到。为了长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盘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头城下,寒冷的江水里倒影摇动。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还未捣洗,心上人一挥动捣衣的木棒,就眼泪盈眶。

小提示:苏轼《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上片,咏秋夜南归飞雁,暗示苏轼自己得其所归的愉悦心情。下片,写鸿雁传书,寄寓妇女思念征人之情,反衬苏轼忠君的一番苦心。全词,咏物言志,表达了苏轼的忠君思想和未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苏轼陪同王益柔从金陵,经仪真,去南都。在去仪真的路上,即景动情,思念暂住金陵的妻子。反其意点化活用唐代诗人杜牧《早雁》诗意,而作该词。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