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选段
〔先秦〕
《毛诗序》
古代文论选段之《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典论.论文》·曹丕
古代文论选段之《典论.论文》作者·曹丕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诗品序》钟嵘
古代文论选段之《诗品序》作者·钟嵘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有的人在荒郊野外死去,有的人做了孤魂野鬼,有的人在外戍守边疆,杀气雄边。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与元九书》白居易
古代文论选段之《与元九书》作者·白居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题画》郑燮
古代文论选段之《题画》作者·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人间词话》王国维
古代文论选段之《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小提示:《古代文论选段》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先师陈幼莲观察遗文缀言
...与,楚亦有分旌与璜。时时开视宁忍读,六丁下取须提防。惟天生才加以学,小子辟席突窥墙。追穿载籍吸元气,浅才薄艳下奔忙。古者文章重制诰,至今读数常与杨。圣朝责实所弗尚,诸侯侨戍争求良。由来陈琳阮瑀集,存者纵富已已亡。香山居士尚律切,少陵野老穷铺张...
-
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其八·文信公祠
一代文场此隽雄,贾生才调武侯忠。堪嗟国破家仍破,毕竟身穷道未穷。神降紫云徵瑞始,龙归黑水报君终。丹青密迩宫墙畔,不负成仁取义功。
-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武侯不可致,玄德造其庐。公在衰绖中,乃上时政书。维时君臣定,事与草昧殊。出处千载同,岂必名迹如。行伍拔大将,寒饥得名儒。推毂天下士,百年用其馀。生平慕河汾,未许王魏俱。慇勤八司马,意独何区区。自古朋党论,消复莽无期。谁令群疑亡,韩富及有为。惜哉公不见,功名止西陲。
-
论文·其四
万注千笺说不穿,古今文义判山川。九原若见时贤集,只恐前人亦惘然。
-
送陈子文
...是青云初著鞭。相逢数语尽肯綮,平生经济岂徒然。唐家善漕称刘晏,第一造舟推庙算。纲条宽衍物力纾,费止一时人永便。今人何必非古人,今代文襄晏后身。连云大厦须营构,试手江边聊看君。
-
送杨士杰学士代祀阙里分题得砚井台
清庙岿古城,论堂俨遗井。色净涵市槐,芳流泛坛杏。经文曩删述,墨沼发光泂。源分鸿濛深,泽配穹壤永。兹行弭英荡,汲古用脩绠。仰止千载心,月明湛秋景。
-
仲丁祭文庙
扶植纲常百代陈,天将夫子觉斯民。帝王师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道统常垂今与古,文明共仰圣而神。功能溯自生民后,地辟天开第一人。
-
古冈八景选四·其一·黄云樵笛
深山深不极,地道远黄云。姓字迷幽帅,笛声何处闻。正襟无是伴,危坐若无群。代木依谁者,执柯应与君。
-
与节庵论唐人诗法因赋长律三十五韵
...谋。岑参高适相追逐,贾至王维迭唱酬。格老趣高储与孟,律严义正耿兼刘。郊寒岛瘦难殊论,柳淡韦醇岂易俦。鍊句义山工丽密,摛辞用晦尚清脩。子昂近古居然别,馀辈争先未暇周。一代文章垂汗简,三千礼乐著嘉猷。骊黄能识同还异,轩轾从知是与否。何事颓风趋萎苶,渐看...
-
送文信国公铁如意歌
...性初豪华,唾壶或以和筝琶。又闻公也自贬抑,军中或佐指挥意。自从真州夜走空坑败,悲凉柴市铭衣带。击节高吟《正气歌》,遗器遗文同百代。吁嗟乎!物之显晦信有时,公之遗爱今在兹。云孙小印玉带砚,枯桐尾勒青原诗。乃知物以人重同不朽,足与齐简狐笔良椎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