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
舜发(1)于畎亩(2)之中,傅说举(3)于版筑(4)之间,胶鬲(5)举于鱼盐(6)之中,管夷吾(7)举于士(8),孙叔敖(9)举于海(10),百里奚(11)举于市(12)。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故(1)天将降大任(2)于是(3)人也(4),必(5)先苦(6)其心志(7),劳(8)其筋骨,饿(9)其体肤(10),空乏(11)其身,行拂乱(12)其所为(13),所以动(14)心忍(15)性,曾(16)益其所不能(17)。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恒过(1),然后能改;困于心(2),衡于虑(3),而后作(4);征于色(5),发于声(6),而后喻(7)。入则(8)无法家拂士(9),出则(10)无敌国外患(11)者,国恒亡(12)。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然后知生于忧患(1),而死于安乐(2)也。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小提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 作品别称舜发于畎亩之中
- 作品出处孟子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战国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相关诗词
-
童子良和徐晓山春暮行乐
落花香径红堆积,莺老慵歌蝶懒拍。平生爱花复爱春,为见春归痛怜惜。杖藜?却十日游,春风满袖云生屐。功名于我果何有,弃置有如机断织。但喜杯中面发红,宁愁镜里头添白。空嗟口读书万卷,却笑身不满七尺。长安富贵轻薄儿,甘心老死黄尘陌。大开冷眼看青山,旋拾枯枝煮白石。有手不掣东海鲸,何心更钓西江鲫。麻衣草履万念空,深悟黄金与瓦砾。因君语我徐晓山,我亦闻名未曾识。人生岂在见颜色,但从意气中相觅。
-
己酉六月阻水于宜春道间枫树
去国二千里,离家五十程。炎歊无计避,忧患以身更。误矣骖鸾句,伤哉舐犊情。何时拂衣去,藜藿保馀生。
-
偶题·其一
人生忧患始于名,旦喜无闻过此生。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
-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
庄子·杂篇·(7)盗跖
...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自埋,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
-
庄子·内篇·(4)人间世
...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
-
庄子·外篇·(13)山木
...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
-
哀江南赋
...此醉?且夫天道回旋,生民预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日穷于纪,岁将复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
观棋大吟
...,子孙生疮痍。或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或羿浞起衅,或管蔡造疑。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或鸣条振旅,或牧野搴旗。灼见夏台日,曾照升自陑。安知羑里月,不照逾孟师。厉王奔于彘,幽王死于骊。平王迁于洛,赧王败于伊。或盟于召陵,或会于黄池。或战于长岸,或弑于乾溪。或入于鄢郢,或栖于会稽。或屠于大梁,或入于...
-
庄子·外篇·(14)田子方
...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