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记
〔唐〕
石渠之事既穷(1),上由桥(3)西北下土山之阴(2),民又桥(3)焉。其水之大,倍(4)石渠三之一(5)。亘石(6)为底,达于两涯(7)。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8)阃奥(9)。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10),响若操琴。
游览、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
揭(1)跣(2)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3)十八九居之。交络(4)之流,触激(5)之音,皆在床下(6);翠羽之木(7),龙鳞之石(8),均荫(9)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11)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到这里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由渴(1)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2)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3)。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小提示:柳宗元《石涧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 作品出处柳河东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石涧记》是其中之一,与《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作于同时,都作于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相关诗词
-
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中语作五诗致谢·其五
细读石屏记,多君才思清。南山数峰碧,北斗七星明。风土钟奇秀,文章到老成。待看黄鹄举,唾手取功名。
-
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中语作五诗致谢·其二
细读石屏记,诚然愧我心。兰荪借芳馥,金石假声音。俗子方腾谤,朋俦合献箴。分为无用物,白发委山林。
-
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中语作五诗致谢·其四
细读石屏记,堪嗟老病身。谁知饥欲死,曷取寿长贫。雪片丰年瑞,梅花腊月春。今朝一杯酒,谁道是生辰。
-
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中语作五诗致谢·其三
细读石屏记,寻幽到水涯。老人相问答,属意在岩花。江海浮天阔,山林去国赊。草茅最深处,认作野人家。
-
斗山子王深父作石屏记为老夫书其文甚佳采记中语作五诗致谢·其一
细读石屏记,临风觉厚颜。如何一片石,欲比众名山。浪迹江湖上,归身岩壑间。渔樵争半席,人笑老痴顽。
-
游石涧寺
闻道幽深石涧寺,不逢流水亦难知。莫道山僧无伴侣,猕猴长在古松枝。
-
石砚
磊磊涧中石,成形本一拳。墨池遗号古,笔阵用功偏。得在燕台侧,采从昆岫巅。剖非藏赵璧,炼合补娲天。偶自他山上,来参绛帐前。光荣登玉案...
-
王石涧赋小有洞天之诗邵青溪和之辄次韵奉谢
自怜恶石狠难鞭,归去渔樵结老缘。野鹤分无轩上禄,醯鸡粗足瓮中天。病来摩诘非真佛,睡去希夷已半仙。僻好自耽如嗜酒,醉乡休与醒人传。
-
山友续辞·石耳
我取友兮得石耳,石壁峻嶒下无底。非脾非肾非肝肠,马齿马牙衔不起。耳无是,耳无非,所思兮何可萎,石笋石花滋石脂。
-
跋韩涧泉诗
周汉历历上下秦,侯王将相史叠陈。辱斯荣斯仁不仁,桃源鹿门商山人。南涧远孙涧之滨,所以三人入呻吟。桃源本是耕稼民,鹿门商山抱经纶。一世虽屈九原伸,所以绝笔于获麟。我之拟赋非厥伦,感公语我泪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