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唐〕
配极玄都(1)閟,凭虚禁御(2)长。
玄元皇帝庙与北天极同位,清静而幽深,庙院高踞北邙山顶,周围的蕃篱通远漫长。
守祧(1)严具礼(2),掌节(3)镇非常。
庙宇中掌管祭祀的官吏礼节庄严完备,守庙之吏防范非常事也很有方。
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1)旁。
庙宇上碧绿的琉璃瓦笼罩着初冬的寒意,门前高大的铜柱旁立,通连着天地之气。
山河扶绣户(1),日月近雕梁(2)。
大山大河护持着雕刻华美的门户,太阳和月旁临近刻有花纹的栋梁。
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1)光。
李氏道教的根基可谓大矣,如汉代武帝那样将其光大发扬,世绪绵远。
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史记》将老子列于世家之外,使李氏皇族谱系失载于旧史,而《道德经》却交给了今日的君主,并由他亲为《道德经》作了注释。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1)。
吴道子的技艺高超出众,技压群芳,估计他的画艺已超过了前辈。
森罗(1)移地轴,妙绝动宫墙(2)。
他好像把大地万象逼真地移上墙壁, 精湛的画艺使殿宇生色。
五圣联龙衮(1),千官列雁行。
看那画壁上,五位圣帝龙袍相联,众大臣旁列有序,就像排列成行的雁阵。
冕旒(1)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画壁上顶顶礼冠秀美大方,显得君臣的气质器宇轩昂, 一面面的旌旗随风飘扬。
翠柏深留景(1),红梨迥得霜。
庙宇里的翠柏经冬依旧苍翠,梨树的绿叶遇霜打后还是显得很红。
风筝吹玉柱(1),露井(2)冻银床(3)。
殿宇的风筝响动,凛冽的寒风吹撼玉树,井露地面,冰霜凝住了井上的辘轳架。
身退卑周室(1),经传拱(2)汉皇。
当年周室卑弱,老子功成身退,传下道德二经给汉文帝,使汉皇垂拱而治天下。
谷神如不死,养拙(1)更何乡。
道是虚无又不会消失的,老子养拙后又到哪里去了呢?
小提示: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八年(749年)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前八句介绍庙宇的管理情况和描写庙宇的建筑情形;中间十二句叙述老子和李唐的关系和李唐对老子的种种崇敬;最后八句描写眼前庙宇的景物。全诗铺叙得体,对仗整肃,情景分明,气象宽大。
创作背景
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天宝二载(743年)加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先后下诏令两京诸州各置老君庙,西京长安庙后改称“太清宫”,东京洛阳庙后改称“太微官”。天宝八年(749年),诗人到东京谒玄元皇帝庙,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让皇帝庙乐章·迎神
皇矣天宗,德先王季。因心则友,克让以位。爰命有司,式遵前志。神其降灵,昭飨祀事。
-
让皇帝庙乐章·奠币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祀用商舞,乐备宫悬。白璧加荐,玄纁告虔。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
让皇帝庙乐章·迎俎
祀盛体荐,礼协粢盛。方周假庙,用鲁纯牲。捧彻祗敬,击拊和鸣。受釐归胙,既戒而平。
-
让皇帝庙乐章·酌献
八音具举,三寿既盥。洁兹宗彝,瑟彼圭瓒。兰肴重错,椒醑飘散。降胙维城,永为藩翰。
-
太庙乐歌九首·其七·皇考太祖武元皇帝神室歌
深仁冥著,至道潜敷。皇矣太祖,耀名天衢。剪商隆祚,奄宅隋区。有命既集,诞开灵符。
-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洛城春禊,元巳芳年。季伦园里,逸少亭前。曲中举白,谈际生玄。陆离轩盖,凄清管弦。萍疏波荡,柳弱风牵。未淹欢趣,林溪夕烟。
-
酬陆友仁城南杂诗十首·其六
尺五城南故国基,武元皇帝有穹碑。苔痕手剥推终始,载记当年备拾遗。
-
发钱塘至馀杭城阻雨三日题城北楼·其二
百雉孤城流水东,青山掩映戍旗红。蛙声日夜乱城柝,岚气作云漫碧空。茅屋几家兵火后,关河千里战尘中。鹍鹏自有天池路,非复吴中旧阿蒙。
-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其五·歌中宗元皇帝
运屯百六,天罗解贯。元皇勃兴,网罗江汉。仰齐七政,俯平祸乱。化若风行,泽犹雨散。沦光更耀,金辉复焕。德冠千载,蔚有馀粲。
-
冬日冶城晚眺分韵得支麻字二首·其一
万壑阳回后,层轩夕望时。落霞光倒映,爱日影西移。未拟登楼赋,先赓伐木诗。倚阑思正渺,灯火夜归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