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
〔唐〕
镜湖(1)三百里,菡萏(2)发荷花。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1)。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回舟不待月(1),归去越王(2)家。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小提示:李白《子夜吴歌·夏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子夜吴歌 · 夏歌》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作品别称子夜四时歌四首·其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六朝乐府的《清商曲·吴声歌曲》里有《子夜四时歌》,李白这组诗是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词,其创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
相关诗词
-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一解
手中珊瑚枝,光华掩白日。恐君一见之,疑作君家物。
-
南歌子·夜坐
霜结凝寒夜,星辉识晓晴。兰膏重剔且教明。为照梢头香缕、一丝轻。坐久看看困,新词缀未成。梅花熏得酒初醒。更向耳边低道、月三更。
-
渔歌子·渔父歌四首
春水孤篷发棹讴,彩虹为线月为钩。桃花浪,杜若洲,此处垂钩钓玉虬。箬笠蓑衣乱碧波,巨鳞泼剌跃金梭。冲蘋藻,翻芰荷,不上钩来可奈何。西风一夜下晴川,换酒将鱼不用钱。芦渚畔,蓼洲边,暮醉醒来月满船。寒江独钓去还来,机静应无鸥鸟猜。冰柱折,雪梅开,坐拥羊裘月未回。
-
高斋小饮戏作
梅花又发鬼门关,坐觉春风万里宽。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彊追欢。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白帝夜郎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
子夜冬歌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
祝英台近·寒食词
馆娃宫,采香径,范蠡五湖侧。子夜吴歌,声缓不须拍。崇桃积李花闲,芳洲绿遍,更冉冉、柳丝无力。试思忆。老去一片身心,孤负好春色。古往今来,时序恼行客。去年今日...
-
白纻辞三首·其二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
子夜吴声四时歌四首·其三
白苎鸦头袜,红绫锦靿靴。玉阶零露冷,差折凤仙花。去去荡游子,秋深不念家。
-
子夜吴声四时歌四首·其四
瓦上松雪落,灯前夜有声。起持白玉尺,呵手制吴绫。䌥纫征袍缝,边庭草又青。
-
子夜吴声四时歌四首·其一
朱雀街头雨,乌衣巷口风。飞来双燕子,不入景阳宫。为问秦淮女,还知玉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