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宋〕
和戎(1)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2)。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朱门(1)沉沉(2)按(3)歌舞,厩马肥死(4)弓断弦(5)。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戍楼(1)刁斗(2)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笛里(1)谁知壮士心,沙头(2)空照征人(3)骨。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1)。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遗民(1)忍死望恢复(2),几处今宵垂泪痕。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小提示:陆游《关山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关山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淳熙二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这些情感在这首诗都得到了体现。
相关诗词
-
关山月二首·其一
秋月上中天,迥照关城前。晕缺随来减,光满应珠圆。带树还添桂,衔峰乍似弦。复教征戍客,长怨久连翩。
-
关山月
良人一别妾,长剑远从戎。涕泪青楼里,音书紫塞东。关河秋色动,机栘月华空。亦有寒衣在,年年望北鸿。
-
关山月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如霜。
-
关山月
兔月半轮明,狐关一路平。无期从此别,复欲几年行。映光书汉奏,分影照胡兵。流落今如此,长戍受降城。
-
关山月
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露浓栖雁起,天远戍兵还。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
-
关山月
阴山萧萧木叶黄,胡儿马健弓力强。铁衣万骑向北去,仰看鸿雁皆南翔。身在边头家万里,呜咽悲笳壮心死。功成归取汉爵侯,战败没为边地鬼。团团霜月悬中天,闺中少妇私自怜。捐躯许国丈夫事,莫恨不如霜月圆。
-
关山月二首·其二
戍边岁月久,恒悲望舒耀。城遥接晕高,涧风连影摇。寒光带岫徙,冷色含山峭。看时使人忆,为似娇娥照。
-
关山月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
关山月二首·其二
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苍茫萦白晕,萧瑟带长风。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
关山月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