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金〕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4)。回头洛阳城阙(5),尘土一何(6)深。前日(7)神光牛背(8),今日春风马耳(9),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10)侵。
八节滩的急流声回荡在龙门峭壁间,林木参天笼罩在秋气中。回头看看洛阳的城楼,尘土是那么的深厚。以前我们像王衍一样旷放超逸,到现在行为也不被世俗人所理解,由此可见古人的心性。不要计较尘世功名得失,徜徉山水,怡然自得,白发自然不容易长出来。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1)。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2)。我有一卮(3)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4),山水有清音。
龙门的风景像山阴道一样美不胜收,是我生平梦想最好的地方,留待以后再来游览山水。我有一杯芳香的美酒,招呼多情的山花,可人的山鸟,陪伴我饮酒赋诗。不必需要那些乐器,山水自有美妙的声音。
小提示:元好问《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景叙情,以烟霞泉石的真淳古淡,反衬出尘世的污浊纷攘,寄托了词人蓄之已久的“尘泥免相浣,梦寐见清颍”的思想情趣。全词语句清新自然,诗意又古朴雅致。全篇自然倾泻,真情实感流露笔端。
- 作品出处遗山乐府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水调歌头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该词作于金宣宗贞祐四年丙子(1216),这一年,诗人在女几山躲避兵乱,与李长源分别。后又从洛阳返回三乡与李长源一起游龙门。该词便是游龙门时所作。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史侯生朝
辕门奏归凯,旭日上初筵。东风万家香火,春信到梅边。侧听称觞新语,一滴愿增一岁,门外酒如川。诏领八州督,声动九重天。茁兰芽,辉花萼,树堂萱。一门余庆如此,今古几人全。多少山东父老,久望太平勋业,毕竟在何年。整顿乾坤了,拭目认凌烟。
-
水调歌头·太白乃吾祖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余吐拭龙巾。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载已仙去,图象耸风神。
-
水调歌头·赏月
...光。揽袂欲仙举,逸兴共天长。日边客,幕中俊,坐间狂。浩歌清啸,恍然云海渺茫茫。唤醒谪仙苏二,何事常愁客少,更恐被云妨。月与人长好,广大醉为乡。
-
水调歌头·遣怀
...岁能得几多时。自古腰金结绶,着意经营辛苦,回首不胜悲。名未能安稳,身已至倾危。空剜刻,休巧诈,莫心欺。须知天定,只见高冢与新碑。我已从头识破,赢得当歌临酒,欢笑且随宜。较甚荣和辱,争甚是和非。
-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
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因凝想,从别后,蹙双蛾。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速整雕鞍归去,着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
-
水调歌头·白发闽江上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沉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但恐...
-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和子...
-
水调歌头·赠宝蟾子
学佛学仙要,玄妙在中诚。真铅真汞无非,只是性和情。但得情来归性,便见铅来投汞,二物自交并。日用了无间,大药自然成。识抽添,明进退,要持盈。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一穷玄关透了,八片顶门裂破,迸出宝蟾明。功行两圆备,谈笑谒三清。
-
水调歌头·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昨夜虽三五,宝鉴未纯全。今宵既望,兔魄才是十分圆。又得平滩系缆,冷浸玻璃千顷,表里一壶天。扶惫蓬窗下,拼却夜深眠。想嫦娥,应笑我,鬓苍然。平生修玩,犹记历历旧山川。安得乘槎访斗,问讯广寒宫殿,怅未了尘缘。愿赐长生药,换我骨为仙。
-
水调歌头·戊午初度自寿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蓬矢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