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
〔魏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小提示:陈寿《隆中对》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式。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相关诗词
-
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一
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轻身托人主,岁晚那得保。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冈头双白鹭,飞去何渺渺。
-
涉汉至隆中有感
晓渡汉水阳,平川去如掌。春深风日老,雨后桑麻长。麦田渺无际,竹墅清可赏。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党。溪头浣纱女,十五自来往。我来三月暮,甚作二浙想。爱此重踌躇,凄然复怅惘。边头兵未动,农事日以广。只今烽火地,开辟无旷壤。缅思生人情,本自乐安养。每遭我辈误,遂使汝曹枉。承平未灾变,北地极丰穰。中间一丧乱,杀戮同草莽。赤子亦何知,沦胥受漂荡。搢绅欲辞罪,世道终安放。歌罢叫葛公,英灵歘来享。
-
和刘公仪郎中对雪
九陌尘埃变玉沙,云中双阙陋仙家。丰年欲启三登兆,大巧先裁六出花。高卧洛阳逢汲引,雄文梁苑动吁嗟。郎闱自愧徒温饱,坐拥炎炉叹岁华。
-
次韵仲平太博中秋斋中对月二绝·其一
秋蟾此夜一盘明,影落斋坛分外清。想对风光无处说,夜深聊复以诗鸣。
-
次韵巽中见寄四首 其一
君才俊却海东青,鼻笑生华笔有灵。寄我小诗足风味,展开如对镜中形。
-
雨中对梅寄何户曹·其一
颇爱连山雪映溪,南枝休笑北枝低。扬州有客同吟咏,湖上何人更品题。云未商量春后雪,花先零落雨中泥。清愁一点无归着,回首东风起杖藜。
-
隆平县道中
东来钜鹿犹无驿,西望隆平始有山。春色阴晴宜马上,土风淳厚见民间。原田每每黄牛健,野水泠泠白鹭閒。遥想松厅封事少,逆鳞无复列清班。
-
花窖早梅恰与盆中晚菊并荣漫与写生兼题以句
早梅晚菊汇芳联,贞曜高风契自然。栗里孤山缩大地,渊明和靖友忘年。盆中对立格堪敌,灯下相窥影互怜。生面别开缘古调,宁同花鸟诩黄筌。
-
中秋夜中秋堂对月
金素动四野,佳气集林塘。中天圆景来,冉冉扬清光。芳池含微波,流萤曜中堂。良觌侈高会,促席飞华觞。楚舞振鼍鼓,吴歈定空桑。丝竹间哀响,云霞乍低昂。人生宇宙中,欢宴不可常。名园秀且丽,秋夜清且长。醉歌淹永夕,清光未遽央。
-
雨中对瀑
...有柄,谁实司之造化功。早稼益实晚苗秀,高原下隰均芃茂。最是呼鹰牧马场,至今犹识耕耘候。喜雨歌馀知雨奇,耳□目视无不宜。就中对瀑擅佳趣,妙色真声兼占之。飞泉得雨声愈壮,骤雨飞泉色相向。浑似水晶宫里游,即之转离惟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