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
〔宋〕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1);临水之观(2),宜(3)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4)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5)宫室,安得(6)皆临水?盖有之矣(7);若夫(8)远去人迹,则必(9)空旷幽绝(10)之地,诚(11)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12)而之空旷幽绝(10),蕲顷刻之玩也哉(13)!今余之游金沙堆(14),其具(15)是四美(16)者欤?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为明亮,在中秋那天赏月,以靠近水的地方为最佳;到水边去赏月,应当单独一人前往;独身前去的地点,离开众人越远就越好。然而中秋之夜往往看不到月亮,城邑和房屋又哪里能都建在水边呢?中秋有月亮而城邑房屋又在水边,如果要选择远离人迹的去处,那一定是空旷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果真有喜爱猎奇的人,又哪里有人能够在夜间单独行走去到空旷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求得片刻之间赏月的乐趣呢?现在我一人到金沙堆赏月,岂不是中秋有月、临水赏月、独身前往、远离众人这四个好条件全都具备了吗?
盖(1)余以八月之望(2)过洞庭(3),天无纤云(4),月白如昼。沙当(5)洞庭(3)青草(6)之中,其高十仞(7),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8)童隶(9)而登焉。沙之色正黄(10),与月相夺(11);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12)激射(13),体寒目眩(14),阆风、瑶台、广寒之宫(15),虽未尝(16)身(17)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18)耳。盖(1)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19)为备(20)。书(21)以为(22)金沙堆观月记。
我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经过洞庭湖,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光皎洁如同白昼。金沙堆处在洞庭湖和青草湖之间,突出水面有十仞高,四面环绕的水面,距陆地最近的都有几百里远。我把船停靠在金沙堆下,叫所有的书童和仆役全都留在船上,独自一人登上金沙堆。这小岛上湖沙的颜色是一片纯正的金黄,和洁白的月光争相辉映;湖水好像一只巨大的白玉盘,湖沙好像是黄金堆积,湖水和沙滩放射出明亮的光彩,令人感到身上发寒,双眼发花,仙界的阆风山、瑶台和广寒宫,我虽然不曾亲身到过那些地方,想必应当也如同这里的境界而已。总之,中秋的明月,临水赏月、独自前往和远离众人,在这里全都齐备。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作为金沙堆观月的记载。
小提示:张孝祥《观月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观月记》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创作的一篇游记。这篇文章写作者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登湖中金沙堆观月所见。作者开篇先不写观月,而是以议论的方式层层递进,提出观月“四美”之说,体现了不同凡俗的审美趣味。后半部分叙写观月经过,先写中秋之夜的晴空明月,次写金沙堆空旷幽远的环境,再写孤舟停泊,独身而登,恰好满足“四美”的条件,表现了作者金沙堆观月时的舒畅心情,也透露出罢官后欲寄情山水,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以排遣烦恼的心态。全篇将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熔于一炉,笔法多样,见解独到,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颇见作者匠心。
- 作品出处于湖居士文集
- 文学体裁游记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张孝祥是南宋力主抗战的爱国词人。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乾道二年(1166)六月,张孝祥因言事被罢官,自桂林北上,八月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之夜,作者登上金沙堆,独自登临赏月,写下《观月记》这篇游记。
相关诗词
-
幸白鹿观应制
御旗探紫箓,仙杖辟丹丘。捧药芝童下,焚香桂女留。鸾歌无岁月,鹤语记春秋。臣朔真何幸,常陪汉武游。
-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三
一夜缁郎刬醮坛,三清四圣化泥团。曾思慎勿近前日,不看老彭观井图。
-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四
千树梅花斫半无,有人更欲涸西湖。曾思慎勿近前日,不看老彭观井图。
-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六
空埋贞观兰亭字,再出文城玉枕书。想见八梅冢无物,生前曾笑马相如。
-
范宰同郑簿应尉送战船至海上招野人同游赋得可月湖一篇奉呈
...好风吹帆如去马,鼠曹若可双手把。青天无云水初涨,一山两山浮水上。平生胆意少羁束,叩舷长歌心益壮。生平诵书口啾啾,何似一日观沧流。厖眉太史足重茧,尽驱百怪归笔头。群公楚楚皆人物,我亦自忘布衣拙。恢谐莫续济川君,可无一诗记明月。
-
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
䆗窱神居远,萧条更漏深。薄烟净遥色,高树肃清阴。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连珠欲东上,团扇渐西沈。澄水含斜汉,脩树隐横参。时闻送筹柝,屡见绕枝禽。圣情记馀事,振玉复鸣金。
-
置酒登赋楼观月立夫有诗序别次韵
西山自高爽,更上百尺楼。月华出万象,独以寸目收。寒光增灏气,山影接江流。相从更几日,醉赏同一瓯。诸君有大志,应销别去愁。衣食才足守坟墓,记取龙钟马少游。
-
观文丁右丞求赐茶因奉短诗二章·其二
龙衔缥质尊王贡,月满春规记焙名。此味赏音知有意,不将甘醴作交情。
-
范中允伯桢宅观梅花同吴记室作
罗浮佳色敢相矜,曾共何郎句并称。试问乌程呼白酒,争如玉署拥青绫。光摇辽海参军月,寒傍金华学士冰。禁近天边怜几树,夜来还欲把银灯。
-
王伯厚和予墙字韵因用其韵记五月八日同饮池上之作
蜀人工词赋,作者司马扬。其声中律吕,今有房中章。顾尝评笔力,盖可补诗亡。追思每叹息,浩歌徒慨慷。虽无铜水池,想见金芝芳。属此乐大予,遍之署清商。是邦故俎豆,夫岂数乐浪。能唱襄阳曲,不减大堤倡。助我饮在泮,惭君并游梁。临波揽芙蓉,翠叶以为觞。酌酒满贮之,如挹白露光。放杯且勿遽,更当谋乐方。左右嗟未省,旁观犹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