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吹笙曲

李白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仙人(1)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

始闻炼气(1)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2)

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如今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1)去去无穷已。

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

此时惜别讵堪闻(1)此地(2)相看未忍分(3)

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

重吟真曲和清吹(1),却奏仙歌响绿云。

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云。

绿云紫气(1)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小提示:李白《凤吹笙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凤吹笙曲》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元丹丘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收录于《全唐诗》。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载)元丹丘应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之邀,共同访道,自其隐居处东蒙山西入长安,途经兖州治城瑕丘,李白为他饯别,作此诗,时间约在是年秋冬。全诗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惜别之情深切动人。

创作背景

李白15岁时开始游学道教。他在《感兴八首》中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丹。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他还十分赞赏这般年龄的古人学仙,在《凤吹笙曲》中说:“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这里的“向蓬阙”和“赴玉京”是李白对道教的心驰神往,是他对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李白的这首诗是在他追求道教的至高境界途中,为友人写的一首送别诗,既道出了对友人的别离之前,也暗示自己对道教的最高境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更点出,那个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道教神仙就一去不复返了,说明了道教文化的高深莫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