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唐〕
雷声傍太白(1),雨在八九峰。
雷声就在太白山旁边震响,雨点却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1)松。
向东遥望白阁峰顶的云雾,仿佛一半飘散入紫阁青松。
胜概(1)纷满目,衡门(2)趣弥浓。
美妙的景象纷然出现眼前,草堂隐居的生活趣味更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1)二仲(2)踪。
自家里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
早闻达士(1)语,偶(2)与心相通。
早就知晓有识之士的见解,自己内心里恰与他们相通。
误徇(1)一微官,还山愧尘容(2)。
如今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不免为沾染尘俗感到愧疚。
钓竿不复把,野碓(1)无人舂。
早年垂钓的鱼竿不复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弃置不用。
惆怅飞鸟尽,南溪(1)闻夜钟。
飞鸟投林激起我无限惆怅,南溪畔又传来报时的夜钟。
小提示:岑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以清奇多姿的景语开笔,表现诗人远听太白轻雷、近看紫阁流云的归山逸趣;中间续以久滞宦途的兴叹,折为“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的失意和惆怅;最后复出之以景语,留袅袅钟音于诗外。诗以山中雷鸣雨落、云烟变幻的奇观为启端,抒发了诗人对心居微官的愧悔和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怀。全诗语调慷慨豪迈调,绘景雄奇瑰丽,境界淡远,写得气魄非凡。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46年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三十岁考中进士时,却只在京城长安做了个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职责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而又琐碎。这对于诗人来说,无异于被无形的绳索捆缚着,使他置身于牢笼。诗人不耐烦衙署的枯燥无味,请假回到草堂,写下《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这首诗。
相关诗词
-
为太疏题桥西草堂图范漪所画也
复成桥上看钟山,得意青溪自往还。今日江南非我有,草堂容汝佔萧闲。
-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
庐山草堂记
...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开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
-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贬官已来出处之意
...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沈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
-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
-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唯将自性便。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
-
别草堂三绝句·其三
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
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君行过到炉峰下,为报东林长老知。
-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