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潇湘夜雨
〔元〕
渔灯暗,客梦回(1)。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舟中灯火昏暗,客居他乡的我从梦中醒来,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小提示: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寿阳曲·潇湘夜雨》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这是马致远写的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支曲子将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曲中,然又自出机杼地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据孙楷第考证,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江西”(《元曲家考略》)。又,马致远八景小令之一的《寿阳曲·洞庭秋月》有“豫章城故人来也”之句,由此可知,这首小令写于作者由江西至湖南之时。
相关诗词
-
潇湘夜雨
洒江思已悲,入夜声转急。还忆在荆南,卧听湘妃泣。
-
潇湘夜雨·泉溪市酒家题壁
酃水湖边,泉溪市口,家家酒瓮盈船。玉楼人醉杏花天。楼小倚、湘裙入画,门乍启、青旆高悬。徘徊处、何人犊鼻,高兴酣眠。琴樽生业,西河太守,有酒成泉。试呼人打桨,放下滩前。春正好、柔情似水,醺不尽、佳气非烟。安排绿、琼箫玉簪,高会是群仙。
-
声声慢·潇湘夜雨
波沉斜照。山吐浓云,飞来夜雨潇潇。一棹轻寒,惊回远梦无聊。归鸿带书乍到。为冥迷、低度深宵。知此夜、动湘□、幽怨泪湿轻绡。最是春秋佳处,润岸花、红透汀蓼香饶。桂楫疏帘,明看晓涨平篙。凭它玉琴洗耳,和清声、流水迢迢。更未歇,倒金...
-
跋渔村晚景潇湘夜雨图
云昏雨暗黄芦渚,沙碛风高人断渡。一叶扁舟忽下来,落日还收钓筒去。收尽沙头白鸟飞,蒹葭暮雪满蓑衣。千门万户拥被卧,独钓寒波人未归。
-
潇湘夜雨·同人望秋
斗大荒城,线长流水,西风乱颤秋杨。微云里,新雁两三行。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登临久,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便赤松而在,鬓发应霜。况是无头没绪,才人意、多少悲凉。渔歌起,樵歌荅响,点点下牛羊。
-
潇湘夜雨
沧江晚来雨,恍若银河倾。千山拥暝色,万竹飘寒声。篷窗有迁客,凄然百感生。
-
潇湘夜雨
九疑山色望来空,客梦家山夜雨中。无奈鹧鸪啼到晓,黄陵庙口落花风。
-
潇湘夜雨·北苑潇湘图
湘水泱泱,楚山叠叠,雨光云影涵秋。墨花溅处点沙鸥。临断岸、渔村撒网,傍暝暮、荻笛吹舟。看帝子、洞庭张乐,不负清游。画禅文物,葫芦遗曲,多少闲愁。尽云烟宛转,诗酒绸缪。伤故木、夏山同调,寄远梦、秋旅相俦。凭谁数、升元建业,后苑足风流。
-
湘江杂兴
百丈牵风浪作山,别情何必恨阳关。萧萧客坐依灯影,知是潇湘夜雨间。
-
普天乐·潇湘夜雨
白蘋洲,黄芦岸。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渔人罢钓归,客子推篷看。浊浪排空孤灯灿,想鼋鼍出没其间。魂消闷颜,愁舒倦眼,何处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