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王安石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1)终欲付何人?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当时黮暗(1)犹承误(2)末俗(3)纷纭更乱真。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1)丹青(2)难写是精神。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谈不上精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区区(1)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2)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小提示:王安石《读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读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王安石这首《读史》作于元丰八年(1085)。这年三月,神宗赵顼去世后,旧党得势,新法渐废,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这首《读史》就是在这种满怀忧愤的情况下写成的。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