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其一
〔唐〕
汉家秦地(1)月,流影照明妃(2)。
秦汉时长安上空的月亮照在昭君的身上,留下影子。
一上玉关(1)道,天涯去不归。
踏上去玉门关的道路,就将远赴天涯难以归来。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月亮还是在东方升起,可昭君远嫁西方却没有归期。
燕支(1)长寒雪作花,蛾眉(2)憔悴没胡沙(3)。
在终年严寒的燕支山只能把雪当作花,美丽的昭君在胡地的风沙中逐渐憔悴了。
生乏黄金枉图画(1),死留青冢(2)使人嗟。
生前因为没有黄金送人,画师将她故意画丑,死后留下青冢,也让人禁不住叹息。
小提示:李白《王昭君二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对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第一首诗重点阐明了制造昭君悲剧的主要原因。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乐府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一载至十二载(752—753)间,李白离开幽州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李白一生有着两度做官,屡遭谗毁;三度漫游,漂泊流浪的生活经历,因而他的诗作中也大多体现出他从这个经历中形成的思想感情。这组诗虽然是歌咏昭君的诗,但也饱含了他的这种思想感情。
相关诗词
-
戏寇君二首·其一
杜老秋来眼更寒,蹇驴无复逐金鞍。南邻却有新歌舞,借与诗人一面看。
-
赠林使君二首·其一
使君物外阅年华,厌听奴兵早暮衙。双履踏云呼野渡,一瓢邀月醉梅花。红炉点汞闲消日,乌几翻经不忆家。我亦岷山有归处,约君同载溯三巴。
-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其一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向来惟一范,真足壮吾州。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登堂吊兴废,想像气横秋。
-
仲木期访叔大父季亲隐君揽芳轩索茗饮依韵二首 其一
相如病渴非关酒,茗战宁须让举觞。梅雨一炉鸣涧雪,蛮童三角守寒枪。茅亭注易身名澹,荷院论诗字句香。君但能来同七碗,松风白日话偏长。
-
挽夔漕王中甫二首·其一
羽书堆里挟遗编,往古来今尽粲然。白发晚持川口节,丹旌暑下峡门船。生前多半游榆塞,身后才方领木天。老去一双怀旧泪,谁知滴向建溪边。
-
挽陈岩方隐君二首·其一
长鲁申公数岁馀,占天随子百弓居。久抛科举寻初服,不愿君王载后车。里有学人来问字,朝无掌故就传书。新春农告西畴事,谁伴樗翁共荷锄。
-
和兴化赵令君二首·其一
落笔昔传九天上,诛茅今老万山中。殷勤封内种花令,物色畦间拾穗翁。道是单传曾雪立,元来一字耻雷同。语君此事须商榷,唐律尤难似古风。
-
送王梅州二首·其一
州境与潮邻,徐行止浃旬。瘴乡均一气,盐子亦吾民。日晏烟岚敛,兵馀户口贫。定将田里事,闭閤细条陈。
-
送陈使君二首·其一
博士曾森戟,甘棠爱尚新。漫馀受廛叟,获见拜厅人。醴酒多延士,蒲鞭不及民。一年三易守,无乃送迎频。
-
挽王礼部二首·其一
留滞身犹健,招延鬓已皤。竟无金实橐,虚有锦为窠。貂角传空响,蛾眉妒渐多。向来真率伴,回首半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