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三良
〔唐〕
束带值明后(1),顾盼流辉光。
衣冠整洁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们才高志大,一顾一盼都光彩四射。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他们竭尽全力辅助朝政,使秦国与列国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称颂。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三良效忠穆公恳切殷勤忠诚不二,君臣间恩礼情义就像秋霜般洁净。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穆公在生时同三良就像一个人一样,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壮躯闭幽隧(1),猛志填黄肠(2)。
壮士之躯埋闭在幽深墓道,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人死陪葬不是礼义之举,况且还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1)。
霸主的基业于是乎衰败不振,而晋楚的国势趁此壮大兴隆。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魏武帝之子之所以不从父命,以人为殉,是认识到父亲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
从邪(1)陷厥父,吾欲讨彼狂(2)。
康公遵从非礼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讨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小提示:柳宗元《咏三良》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三良》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取材于《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嬴任好卒后“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皆被殉葬的事件。全诗写三良从具体参政到殉死身亡,刺秦康公而美三良,其意在刺唐宪宗信谗言贬贤,自抒强烈的孤愤之情,作者将自己的切身参政经验融入对历史事件的观照,赋予史事以丰厚的现实内蕴和情感深度,写得有声有色,情感激昂,极具现实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贬谪永州(今属湖南)期间读书有感而作。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被贬来永州,他一直企盼朝廷召回京城重用,为国效力,而唐宪宗即位(806年)后,仍信谗贬贤,柳宗元仍然流放在偏远荒凉的永州任司马,这使柳宗元感到失望、迷茫和郁愤。
相关诗词
-
咏八日诗三首·其二
真人播神化,流渟良有因。龙潜兜术邑,漂景阎浮滨。伫驾三春谢,飞辔朱明旬。八维披重蔼,九霄落芳津。玄祗献万舞,般遮奏伶伦。淳白凝神宇,兰泉涣色身。投步三才泰,扬声五道泯。不为故为贵,忘奇故奇神。
-
空中歌三首·其三
散诞游山水,吐纳灵和津。炼气同希夷,静咏道德篇。至心宗玄一,冥感今乃宣。飞驾御九龙,飘飘乘紫烟。华景曜空衢,红云拥帝前。暂迂蓬莱宫,倏忽已宾天。伟伟众真会,渺渺...
-
水调歌头·咏爱月夜眠迟
三五嫦娥月,夜色正婵娟。自从窃药归去,天上几千年。试问广寒高处,为甚缺多圆少,此理孰为权。弦望知天定,离合可人怜。典宫锦,歌水调,载楼船。谪仙居士何在,月色尚依然。遥想人生百岁,三万六千良夜,能得几时圆。莫遣金盆落,达曙照无眠。
-
癸巳岁除夜诵孟浩然归终南旧隐诗有感戏效沈休文八咏体作·其三·不才明主弃
沃壤有多稼,良工无废材。固知时不弃,正坐老无媒。病骥终难驾,寒花不易开。古来天下士,取次没蒿莱。
-
静安八咏录四·其三·涌泉
元气斡坤轴,不舍昼夜旋。四五穷其上,趵突万劫泉。宁随月盈缩,滚滚常自然。沸如沃焦起,汨若尾闾连。神虎耻来跑,骊龙惧为渊。自天一数生,在理合后先。荒哉博望侯,空去求河源。美彼西方人,卓锡良有缘。
-
咏怀·其十三
修饰乃窥镜,容辉讵自然。托意匪膏沐,飞蓬良亦妍。黄鹄振六翮,素衣仪九天。骐骥释珠络,莽苍生云烟。如何性情事,与俗相因缘。坟典彰媚好,冠冕文拘挛。守真谅不察,脉脉向婵娟。
-
杂咏三首·其二
五岳多名山,鹿门多良田。清风轶千古,卓见先民贤。昨过城东市,邂逅湖中仙。授我杞菊饵,以养草木年。
-
河汾五贤咏五首·其三·文中子
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良时旷莫与,鸣鸟寂不闻。悠悠礼乐志,终与麋鹿群。颓波逝东极,寒云满西津。惜哉经世言,淆杂多芜榛。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
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二首·其二
绝代佳人奈老何,千红万紫尽婆娑。好天良夜三通角,寒食清明一掷梭。罗袖几回承不着,绣鞋频避踏还多。春光摇荡江南北,泪落长秋月下歌。
-
杂咏三首·其三
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