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柳·赠歌者
〔宋〕
家住西秦(1),赌博艺(2)随身。花柳(3)上、斗尖新(4)。偶学念奴(5)声调,有时高遏行云(6)。蜀锦缠头(7)无数,不负(8)辛勤。
我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曲上别出新裁,翻新花样。我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我的一番辛劳。
数年来往咸京(1)道,残杯冷炙漫消魂(2)。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3),不辞遍唱阳春(4)。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小提示:晏殊《山亭柳·赠歌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山亭柳·赠歌者》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词的上片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抒发词人对她的无限同情。全词通过一个歌者年老色衰遭遗弃的悲惨命运,道出封建社会千千万万被玩弄、遭遗弃的歌女艺妓的共同心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且迂回地表达自己遭贬谪外放激动的不平的心情,格调激越悲凉,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秋,晏殊以观文殿学士知永兴军。皇祐五年(1053)秋,自永兴军徙知河南,这首词即作于此数年间。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应试,皇帝赐他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平生仕途顺利。晚年反而遭到政治挫折。被罢免宰相职务,到州郡做地方官吏。他曾经到过永兴军,就是现在陕西咸阳一带。所以有人推测,“家住西秦”,“数年来往咸京道”,很可能是知永兴军时所作。此时的晏殊年过六十,被贬官多年,心中不平之气,难以抑制,假借歌者之名一吐心中的抑郁之情。
相关诗词
-
研山中翰许歌者李生以名香久不见至书此戏之
新声宛转动梁尘,歌罢谁云不断魂。一片好香消不得,明珠十斛为何人。
-
萧都事席上戏赠歌者二首·其二
清歌宛转玉箫閒,嬴女空传引凤还。任是萧郎同化去,何如却住在人间。
-
黎惟敬席上文休承有赠歌者戏和二首·其二
西第留欢更此宵,清诗题赠董娇娆。锦袍明月江船上,谁共扬州听玉箫。
-
黎惟敬席上文休承有赠歌者戏和二首·其一
燕市悲歌酒易消,双声流响入云霄。送君更唱江南曲,草绿吴洲第几桥。
-
次杨廉夫韵赠歌者翡翠屏
扬州曾赏琼花宴,吴下新传翡翠屏。湘水月明环佩冷,巫山云湿髻鬟青。蹙金孔雀非为贵,隔屋琵琶正好听。青鸟无情易飞去,雕笼深锁重丁宁。
-
同君肃少仲公绍开先诸子饮舍弟惟仁宅赠歌者
故园杯酒肯辞频,今夜云间月色新。不信清歌能醉客,莺花曾见五陵春。
-
倦寻芳·客武昌赠歌者杨郎
烟迷鄂渚,露湿樊山,小春时候。琥珀才浮,滉漾酒船如绉。月落声随雁柱涩。影怜人比黄花瘦。最堪愁,把衣香褪了,薄寒初逗。叹蓬瀛、一番清浅,铅泪消磨,青衫依旧。擪捺骊珠,喁喁儿女窗窦。骚屑漫须抛玉笛,欢娱且自拈红豆。更难忘,屏风立地,个人还幼。
-
水调歌头·赠歌者
五月黄梅雨,莺啭苎衫天。西园恰有新曲、雁柱泻珠圆。初似奔泉决溜,又似小窗儿女,银甲蹙鹍弦。红粉围香阵,花颤舞筵前。凉州调,渭城唱,剧堪怜。怜伊入破余响、铁马斗风烟。星散何戡歌板,灰冷宁王玉笛,肠断旧姻缘。流落贺怀智,老大李延年。
-
赠歌者
尽说青楼碧玉家,舞风歌月斗铅华。自从误识樱桃后,懒看阊门路畔花。
-
东山亭子放歌
...,百里堕我前。山亭横绝浮空翠,阑于缥缈临无地。我来气与霜天高,风尘归后寒萧骚。拂衣枕石每独往,垤蚁群笑沧溟鳌。百事回头如旧否,一片青山落吾手。倦客重寻冈上庐,童时旧种门前柳。尽扫西风万古愁,且倾落日三杯酒。君不见谢公高卧东山时,起为苍生已白首。昔时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