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明〕
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1)矣,余拏(2)一小舟,拥毳衣炉火(3),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4),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5)。湖上影子,惟长堤(6)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7)、舟中人两三粒(8)而已。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1)对坐,一童子烧酒(2),炉(3)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拉(5)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6)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7)。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1)曰:“莫说相公(2)痴,更有痴似(3)相公(2)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小提示:张岱《湖心亭看雪》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 作品别称湖心亭小记
- 作品出处陶庵梦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清初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相关诗词
-
过湖心亭成咏
水贵有节制,弗取一往流。石坝贮盈科,泉源犹上头。数顷宛成湖,其心亭实楼。制俭于明圣,所喜名清幽。进舟无暇登,隔岸与目谋。忆我三巡浙,湖心句每留。此诚近而便,曾未一再游。忽近而事远,皆然我亦犹。忪如为之惧,于政其可不。
-
湖心亭
地分震泽万之一,名藉西湖偶不奇。堤上目游意已足,更无须命画桡移。
-
湖心亭
春雨连宵傍晓晴,进舟宛在小蓬瀛。千重水树印葱翠,四面云岚互送迎。那有波涛惊俗眼,每因澹泊悦神情。湖光设拟明如镜,此是中心纯粹精。
-
湖心亭
白洋汇处渚宫筑,水色天光有若无。已自赏心兼悦目,取名何必又西湖。
-
家立功侄过陶然亭看雪
...复城外。晓风嘶马入城行,暮出城门雪未晴。诸公好事耽吟兴,同上危亭寻曲径。后来笑我登临迟,不知晚景看尤奇。松林何冉冉,寒鸦飞点点。茅屋何斜斜,寒犬吠家家。微茫略识西山岫,倚槛萧萧笼两袖。为问围炉煮雪人,何如载酒雪中逗。雪光浮白夜色催,琉璃地照琉璃杯。陶...
-
湖心亭
尘境纷纷俗累增,故寻幽径访南能。湖波浩渺无穷绿,寺屋高低不计层。诗老新吟工恼客,使君馀暇得陪僧。棋中得失何时了,一局输赢未可凭。
-
陪张小浦宫詹、匡鹤泉太史两典试,吴子苾太守同泛舟东湖,过湖心亭·其二
夜景清虚迥隔尘,停舟谁与问湖滨。楼台位置原因地,枫荻萧疏大有人。芸馆联镳重话旧,蕊宫看榜更题新。浮生聚散知何定,我向溪山理钓纶。
-
月中行·游湖心亭戏作
楼台高矗水中央。倒影漾湖光。画船歌舫听如狂。多半载红妆。偶来雨后翻成趣,寻胜迹、单袷迎凉。水云涤尽粉脂香。清涴惬诗肠。
-
雨后上湖心亭待月
雨过澄湖一掌平,翛然人似坐瑶京。丹梯刻凤临层汉,翠栋衔蜺截太清。灯火寥寥天宇阔,香波闪闪月痕生。谁歌一曲沧沧调,能使尘心想濯缨。
-
湖心亭晚酌
湖心亭上半虚无,身在英英白玉壶。凉雨初收峰似点,高云不动水如铺。杯前芳杜青堪把,槛外驯鸥近可呼。指点渔灯认归路,绝怜烟景晚模糊。